Welcome!
電影。歡迎同好一同討論。

目前分類:2010-2014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屋漏偏逢連夜雨」,小時候很信這句話,只要一早起來不順,就有預感倒楣事會接踵而至。不停掰手指紀錄衰事量︰一,早上突然拉肚子,二,走路上學時踩到狗便便,三,上課差點遲到,四,作業簿忘了帶,五,跑步時被鞋帶絆倒……彷彿大衰神附身,要把一年的壞運都在那天用掉。回到家時,不禁大喊一聲:「怎麼這麼衰!」

    原美國童書作者 Judith Viorst似乎聽到孩子的心聲,寫出《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1972),幫孩子的「不順」用圖文方式宣洩出來(繪圖者為 Ray Cruz)。後續又寫出三本關於亞歷山大﹙Alexander﹚的軼事:

Alexander, Who Used to be Rich Last Sunday (1977)

Alexander, Who Is Not (Do You Hear Me? I Mean It!) Going to Move (1995)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Seventh Son poster

《第七傳人》是從小說《獵魔師:嗜血女巫的復仇》(The Spook's Apprentice)改編而來。想要買整套小說嗎?別急,一來作者還沒寫完(去年還有新作!),目前已有十三部相關作品;二來,台灣翻譯版暫時只到第三冊,離譯完還有一段時間呢!

看完電影,再看原小說設計的封面,更加確定:這部的讀者取向適合國小生,對於國中生或者年紀更長者,可能略顯不過癮,甚至無聊。怎麼說呢?劇情不夠高潮迭起,機械式地反覆進行(如監督加回報),加上邏輯的考量,《第七傳人》的吐槽點恐怕不少。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oster

我以為《2012》過後,至少十年內,不會再有人願意投資自然災難片──就是那種只注重視覺享受,人類情感為輔的特效片(所以《浩劫奇蹟》不被我歸於此類中)。沒料到2014年有《直闖暴風圈》,緊接著,2015年《加州大地震》於夏日檔期上映,準備來場票房搶奪戰。

為何我會有這種觀感?原因在於,雖然集老哏於全身的《2012》,已將所有廉價的故事發展可能性,發揮地淋漓盡致──救親朋好友,救大眾,感情重新修復戲──但它也於視覺上做足了功夫:地震,火山爆發,地裂,海嘯,每個災源都可成為獨立主題,《2012》可是全囊括,無一缺漏。還有哪些驚喜成分,是《2012》沒顧及到的,我一時難以想像。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purge poster

若僅從預告或簡介看恐怖片,會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創新手法,或是獨特題材。屬於前者如溫子仁作品,《奪魂鋸》,《歡迎光臨死亡小鎮》,《陰兒房》,《厲陰宅》等,不外乎是惡鬼,娃娃,血腥哏,諸多已被拍到爛掉的題材,但經溫導演的巧手安排,每部作品都有新鮮的驚嚇點。

《國定殺戮日》則偏向後者。雖這種「限時限地」,「合法」的殺人法律,並非首創之作──諸多人會想到校園版的《大逃殺》──但這種題材仍屬小眾,尚有大幅發展空間。我想應該不少人衝著此新鮮感──儘管成本僅有300萬美元──一探究竟,使最後北美票房達六千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將近九千萬美元,遠比成本多了三十倍之多!(爾後又拍續集,明年還有第三部)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oster 

「小三」這一詞,在《犀利人妻》未上映之前,除「小學三年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灌籃高手》中的三井壽。而原本常用來形容「該人物」的字詞,大多是「第三者」,「狐狸精」,早年台灣戲劇類最有名的,就是中視「花系列」,《太陽花》中的「趙士芬」。國中偶爾看到這齣──畢竟是禮拜日晚上十點,本該早早上床的時間──雖然只是片段,第三者的「嘴臉」卻深深印在腦中:忌妒心強,對正宮總擺高姿態,最終目標就是「奪取」。

國外電影也有類似的劇情,《出軌》,《致命的吸引力》,《愛情決勝點》,強烈的戲劇張力,讓我繃緊神經地看到最後,絲毫不敢鬆懈。實際上,我不太喜歡看這類片:劇情上雖有安排出一方的「勝利」,但實質上卻是傷痕累累,沒有勝者,全是輸家。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ken 2

《即刻救援》於2008年上映,其武打風格蔚為風潮,「Good luck!」變成當年朗朗上口的電影對白之一。很多影迷期待續集的推出,想知道哪個「悲慘」的反派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然而,多年後續集上映,票房上看似比首集突出,卻沒什麼值得留心的語句;至今讓人難忘的,依然是第一集的影像衝擊。

雖然隔四年才推出(一般推出續集的時間,兩年至三年左右),《即刻救援2》似乎沒有對劇本作更深沉的探討。首集埋了不少能揭開的伏筆,如布萊恩(Bryan Mills)過去的事蹟;或是犧牲一兩個熟悉角色,來加深故事緊張度(如那四個朋友,完全不知道露相的用途在哪)。結果劇本選了最「保險」的模式,延續親情與愛情的關係(普遍續集公式:「找伴」),而且很小心謹慎地沒讓舊角色掛點,走了安全棋,過於中規中矩。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neighbors_poster

單就北美票房而言,《惡鄰纏身》的成績,是主要男演員歷年來最高的作品(去除動畫配音),包括柴克艾弗隆(《羅雷司》最好),塞斯羅根(兩部《功夫熊貓》,《荷頓奇遇記》,《怪獸大戰外星人》,接著是這片),戴夫法蘭科(《樂高玩電影》最佳),蘿絲拜恩本片的成績也僅次於《伴娘我最大》。

優秀票房,評價也不差,爛番茄73%,2014年真人喜劇片排名中,imdb 6.7 的評價目前排第五(依序為《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8.2),《龍虎少年隊2》(7.7),《五星主廚快餐車》(7.5),《偵探小天后電影版》(7.0))。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Expendables

過去有一段時間,面對整排的出租片,不知從何挑起時,詢問一旁的老母;她便會說,就挑像藍波那種動作片就好了!

多少日子的轟炸,一片接著一片;軍隊,槍戰,追逐,爆破,彷彿是毫無止盡的迴圈,啟動後的既視感自動播放:開戰的緣由,出戰的過程都似曾相識。面對著螢光幕前人像的揮拳,跳躍,我呈現放空狀態;耳邊塞進滿滿的吆喝,叫囂聲,聽覺已經麻痺。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ansformers 4 poster

2007年,首集「初登場」的優勢,所帶來的衝擊感,是續集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突破的關卡;於是,摒除此一競爭對手,將剩餘的三集較量一番:《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的劇情安排,比起二三集而言,更得我心。

喜愛度的提升,有一大半原因「歸功」於角色大換血。《變形金剛》系列不像其他漫畫,以人類為要角,如《鋼鐵人》的小勞勃道尼,或是《雷神索爾》的克里斯漢斯沃,若是換角,票房可能大受影響──即便新演員的演技不錯,然而過去已培養出的一大批影迷,恐怕難以認同新角色的詮釋。但《變形金剛》系列不同,焦點絕對是在機器人身上,人類再怎麼表現,並不會成為亮點。話雖如此,換了新角,宛如注入新血,讓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autiful-creatures

說不上厭惡,也不到喜愛的地步。

就要角而言,《美麗魔物》的女主,配角頗為上相──尤其女配角艾美羅森(Emmy Rossum),真是讓人賞心悅目的邪派阿!輔角演員更是上上之選,愛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和傑瑞米艾恩(Jeremy Irons),都曾是奧斯卡主角獎得主,飆起戲來十分吸睛──瞧那禮堂內的對決,愛瑪湯普森的情緒互換真不是蓋的!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Frankenstein (2014) poster

百年來,《科學怪人》已被改編成不少電影,如明年(2015)也會有此題材(最近幾年常有雙胞電影)。有的觀點以科學家富蘭科斯坦為主要立場,有的以科學怪人的角度來描述。即便已是將近200年的作品(1818年出版),然而衍生出的科學道德觀,即便擺到今日,也是相當棘手而無解的難題。


影像化的世界,讓人更直接地「接觸」了書中所述那傢伙的形貌。雖然外貌沒有一定規範,但1931年版鮑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實在鮮明,深留我心:高挑(還是「身兆」?),上梳西裝頭,無神雙眼,全身布滿補丁,鋼釘,人造痕跡不言而喻,投足間找不到一絲靈魂。自然流露,無須強調的表現,眼前所見的人造人,彷彿確實存在於現世中。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

《傑克巨人戰記》與《奧茲大帝》擺在同月上映,一爭高下。前者為《X戰警》導演,布萊恩辛格操刀;後者是《蜘蛛人》山姆雷米執導,兩片都砸了大錢搞特效,結果命運大不同。《傑》宛如去年的《強卡特戰記》重演,北美票房破億無望;反觀《奧》一飛衝天,二連霸的記錄,暫時登上年度冠軍寶座。

但台灣票房大大不同,《傑》占據了兩周的寶座,目前北市已突破三千萬;《奧》首週的成績不如《傑》,雖然本週強片不多,但就趨勢來看,應只止於兩千萬左右的門檻。不說別的,選在上映第四天(周一)觀看《奧》,沒想到獲得人生首度的「一人包場」!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iest-2011

看這麼多吸血鬼電影,竟然沒發現:「吸血鬼」跟「吸血鬼獵人」彷彿是陰陽電荷似的,不可能單獨存在!缺一不可的模式,讓人轉念一想,僅有吸血鬼恣意殺戮的電影,竟變得十分稀有了。

吸血鬼所畏懼的東西,共同點:爆頭,穿心,以及陽光。爆頭不用多說,沒了頭還能吸血嗎?穿心,依據的原則不外乎是跟人相似(怎麼沒人將外星人與吸血鬼結合?),沒了心臟,就等於沒了動力。但震撼力最大的,還是陽光(目前我只看到《暮光之城》反了此一原則),碰到光線就自焚。(至今我看到陽光殺傷力最大的,是《血色入侵》)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Grey Film Poster

《即刻獵殺》所現的,是野獸與男人的血肉對決。

野獸:不是注射藥物變異的碩大猛禽,也不是深入淺出的叢林妖獸;奔馳而來的,是真實的物種──買個門票,也許就能於動物園發現其蹤跡──無法駕馭的野性,讓習以一鞭一繩在手的人類,頓時從骨子裡發寒。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dentity thief poster

平日看片,大都依自己口味所挑,沒啥困難;但春節的選擇,通常會讓我傷透腦筋:總得選部闔家觀賞的影片才行。下至國中生,上至六旬的長輩,範圍極廣。因為春節頗具「商機」,某些片若不選在此刻登場,難有佳績,於是片子的「品質」不能有太大保證,所以每每看完片後,我都會稍為思索:到底選的好不好?


「動作片」,是我第一選擇,刺激,如果還能逗趣幽默,就是滿分了(懷念超早期007都在春節上映的日子);其次是「喜劇片」,放鬆是擇選的必備條件,然而是否能保證逗笑,是一極大風險。其他類型較難入選,曾挑了《末代武士》(2004),《來自硫磺島的信》(2007),片子很好看,但出戲院時,不免心情沉重些。近幾年選的片子,回頭想了一下:2006《霍元甲》(滿意度5/5),2008《曼哈頓奇緣》(5/5),2009《沒問題先生》(4.5/5),2011《青蜂俠》(3/5),2012《禁運品》(2.5/5)。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

 

這一等,竟然就是十年。

《魔戒》在我心中地位如此的高,至今於我心中的排名地位依舊不搖。每每一有新的魔幻片,我免不了將之與《魔》較量一番;仿效它的作品,已多得不可數,如數匹馬穿越山林,涉水追逐的場景,或是半獸人,戰士的化妝服飾,攻城的狀態等,都在後續之作中能見其蹤跡。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host-Rider_Spirit-of-Vengeance

 

作為凱吉大叔的影迷,至今已經看了二十餘部他所演的片,連成為眾矢之的的《惡靈線索》,我尚可心然接受,但《惡靈戰警:復仇時刻》……這回我真的要問:凱吉怎麼了?

我想也許是這個原因吧:2011年有他露面的電影多達五部:《惡靈戰警:復仇時刻》,《非法入侵》,《私法正義》,《3D怒火狂飆》以及《魔女神兵》;而今年(2013),不得了,前製加後製的總電影數,有八部!(但包含兩片未證實演出的電影:《Tokarev》和《特攻聯盟2》)。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nan the Barbarian poster

要將羅伯特.霍華德(Robert E. Howard)的小說改編成電影,以今日標準,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所呈現的畫面,大都於現代奇幻鉅作中看到影子,但它可不是抄襲;相反地,羅伯特之作才是這些作品的始祖:他奠定了「劍與魔法」類型的基礎。

礙於「時空」因素,他作品內容看起來略顯「老梗」──畢竟近乎是原型,又全是他三十歲之前的天馬行空世界(他於三十歲時自殺),能延伸的領域不會太深,世界觀也許龐大,但嚴謹與細緻度依舊有限。因此,近代影視人若想將此搬上大螢幕,勢必得因時制宜,改編不少內容以及劇情發展。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ourney_two_the_mysterious_island poster  

曾以為科幻文學是21世紀的產物,完全是個誤解。本片原作出版年,可是在20世紀後期,出自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法國科幻文學先驅──之手。他被尊稱為「奇幻文學之父」,與赫伯特.威爾斯(H. G. Wells),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齊名。

其作品於西方世界有著十足的影響力。他並非憑空想像,於資料收集上做足了功課:曾於圖書館內,自學鑽研科學,寫出的科幻世界竟成了預言似的,如《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一百年後,人類果真登上了月球!他不僅被後代作家視為典範,其作品於影視改編方面亦是常客,包括《地心冒險》,《環遊世界80天》,《海底兩萬哩》,以及梅里埃的作品《月球旅行記》,都是以他的文本為根基,打造出無數的幻化國度。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其數量僅次於阿嘉莎.克莉斯蒂。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mechanic   

確實適合在過年時放映──一旦擺在其他時段,要破兩千萬,實在太困難(2011年北市票房超過2600萬,排行32)。原因無他,好懂,好猜,出戲院就忘──今年同性質的片:《禁運品》(>2200萬)。

改編片,源自1972年同名電影《The Mechanic》,前作譯為《龍虎鐵金剛》(本片譯名《極速秒殺》跟《龍虎鐵金剛》都屬於「免洗片名」,過了一個月,就會被忘懷的那種),動作巨星查理士.布朗遜(Charles Bronson)主演。有點不解「mechanic」與「machinist」的差異性(後者亦是電影名稱),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如果我沒誤解的話──兩者都有「機械工」的意思,不過前者重在「修理」(using tools to build or repair machinery),後者重「加工」(using machine tools to make or modify parts):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