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電影。歡迎同好一同討論。

目前分類:1990s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Volcano poster

90年代末期,電影興起「災難」熱:船災,蛇災,龍捲風災,隕石災,地震災。當時年紀小,對於這些虛擬的災害無法「抗拒」,很想了解巨災來臨時,弱小的人們該怎麼面對。當然,特效展現是我最想觀賞的。當年未觀看《火山爆發》,因同時期上映的《天崩地裂》與本片的災情相似:地震,火山爆發,火山灰等等。選擇《天》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小時候僅認識皮爾斯布洛斯南(007的魅力太強大),未曾聽過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直到看了《星際戰警》才認識他)。一直到最近,才把十餘年前的老片播於螢幕前,體驗「舊時代」的恐懼。


故事場景設立在洛杉磯──根據片中所說,該地位於地震帶上,因而地質不甚穩定。地震造成地底的岩漿噴發而出,片中看不到「真實」的火山,《火》所強調的,是洛杉磯「本身」變成火山災區:有噴發,有岩漿,有飛越的火球(咦?怎麼來的),然後看身為緊急應變管理局(Off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OEM)負責人麥克(湯米.李瓊斯飾演),以及地理學博士艾咪(安海契(Anne Heche)所飾)如何危機處理。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 13th Warrior poster

90年代不如今日──一年至少有10部耗資破億美元的電影──翻拍的《終極奇兵》,花費甚高,原著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還按耐不住,親自下場執導。然而,觀眾依舊興趣缺缺,毫不捧場。當年票房慘兮兮,至今仍是票房毒藥之首(通膨之後)

先前看過幾片榜上有名的「慘片」,如《割喉島》,《搶救老媽大作戰》,最後收入不敷成本是事實,但就內容而言,還算完整有條理,且能看到其所花費高昂之處,如《割》的大場面(些許爆破場景),《搶》的細膩表情。然而《終極奇兵》讓人望之卻步:我花了兩天,且在昏睡狀態中,才將本片斷斷續續地看完。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End Of Days

 

千禧年危機,曾經輿論紛紛,到底那一日會發生何種大事?電影一度以這主題大做文章:大都是科技走向(千禧蟲問題),電腦當機為大宗,竊盜,犯罪類型一堆;也有宗教走向的,什麼世界末日,鬼神降臨,災難到來等。《魔鬼末日》便是屬於後者。

與惡魔交易,撒旦之子等題材見怪不怪,但少有變成耗資近億的動作片。本片特效不差,最讓人瞠目結舌的(當時),是「人體的融合」,遠勝片尾的原型怪物;還有不少實景拍攝,如早期最常見的「街道爆炸」,「火災」,「玻璃震爆」等,視覺效果十足。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relic-poster

1998年《酷斯拉》的名氣太大,以致於該年附近的怪物片都會被遺忘,如本片《第三類終結者》(到底「第三類」是什麼?)。誠然,它並非驚世之作,特效自然也比不上《酷斯拉》,錯過也無須懊惱,但某些的獨到想法,可做為延伸的題材。

《The Relic》,指的是「遺物」,正是片中運至博物館的外來物。因為外來的物種,而引起災難的片,不勝枚舉,從《金剛》,到《侏儸紀公園2》,哪一樣能受人類控制?絕不可能。《第三類終結者》當然記取了此「教訓」,他們所運回的,並非生物,因而造成災難的悲劇,肯定是一意外。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eplacement Killers Poster

 

本片有好多的第一:導演安東尼.福奎阿(Antoine Fuqua),發哥(周潤發),蒂爾‧施威格(Til Schweiger)第一部好萊塢片,最多子彈的動作片;新鮮的組合,首週就攀上亞軍位置,不幸地,第二週遇上了票房魔王《鐵達尼號》,最終票房並不理想。

做為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導演與發哥下了不少工夫。導演企圖心頗大,試圖將本片打造成90年代的《計程車司機》;然而另一方面,資方對導演的初試身手感到憂心,於是派一位執行(studio exec)於片場提供「協助」。此一舉動,惹惱了安東尼,片場的氣氛不時陷入僵局;即使進入後製階段,情況也不見得好轉。給試映觀眾看初版後,他們對些許劇情感到不解,特別是男女主角的情感關係,而這段也被之後請來的動作編輯大刀修幅,將感情,動機面全數刪除──原版被修剪成與預想的不同,我想導演肯定會不爽到極點吧。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Ninth Gate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大導演的片,先前看過《戰地琴人》與《獵殺幽靈寫手》,兩片我都愛不釋手;本以為本片也會列入我的最愛片單中……不料,深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深,直到最後,都不知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更別提末端的餘韻藏了什麼玄機。

同期有不少與「邪教」有關的主題,《大開眼戒》,《魔鬼末日》,但僅明白直接了當《魔》片的主軸,《大》與本片之錯綜複雜,讓我難以捉摸。「鬼上門」,或是「第九道門」,都無法與內容做任何聯想。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rachnophobia

生物認知處在懵懂期前的我,所有的學習來源,不外乎是成人反應,以及影像的衝擊。惱人的蚊,處以五指印記;圍繞在動物屍體旁的群蟻,以帚掃之;沿壁亂竄,施展舞空術的蟑,用鞋底賞它一個痛快;馬陸,蜈蚣,蛞瑜……等等不速之客,只能請它們另找宴主。

而蜘蛛,很奇妙的是,不同型的,就有不同的待遇。有一種全身烏黑,形體較小,但會於住家四處遊走的,往往會與「衛生紙」相見歡──內心底層,畏懼它會於食材上留下痕跡。有一種是隨風飄揚,一到夏天就會隨機結網,無須一個晚上便能感受它的存在,這一類就僅會以口吹落。那種身處床腳,日光燈旁,體態細長型者,我將之視為「相安無事」型,並且抱著感激的心態:一段時間觀察,就能發現惱人清夢的蚊子,以十字固定的姿態,定在網上。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r siege

若提到八,久零年代的動作片配樂,我一定會提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與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合作無間的他,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音樂;千禧年之後,我想沒有人會忽略漢斯季默(Hans Zimmer),《神鬼奇航》《變形金剛》,諾蘭導演的《蝙蝠俠》,光這些三部曲,就已奠定他動作片配樂大師的地位。

我一度很迷以上作曲者的作品,他們的動作片十分恢弘,光是聆聽,就足以讓人熱血;加上聽樂如見影像,雙重滿足。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 

因為直接了當的血腥,使《V字特攻隊》在我心頭狠狠地刻上一筆。什麼大風大浪的血雨沒見過,但此番深仇大恨的奮力屠殺……不算新鮮,卻是分外深刻。

不愧是大導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片名一點都不拐彎抹角,直接叫做「吸血鬼」﹙Vampire﹚,就如同另外作品「那東西」﹙The Thing﹚這樣地明瞭──讓電影片名翻譯小組激發了不少創意︰「V字特攻隊」﹙後者為「突變第三型」﹚,獨特的名稱,是我瀏覽滿坑滿谷的「環保回收片」區時,少數會讓我定睛一會兒,查看簡介的片子。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原先以為《鐵面人》是嚴肅的題材,所以遲遲沒靜下心來觀看。

我錯了。1998年的版本,娛樂性質頗高,沒有過度的探討人性﹙雖然有,但不強烈﹚,二個小時的戲碼,不會有沉重到無法喘息的後遺症。附加價值:了解三劍客、路易十四、鐵面人的關係。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 

明明席維斯史特龍的名聲這麼大,怎知區指一算,我竟只接觸五片?《狙擊殺手》、《十萬火急》、《超級戰警》、《小蟻雄兵》與本片。唔,連其經典作《第一滴血》或是《洛基》,一部都沒看過!

本片的評價不賴,不僅北美本土票房前十名,也入圍當年奧斯卡視覺特效獎﹙但被當年的《侏儸紀公園》拿走了﹚。不僅如此,最有意思的是:高空特技人員的僱用費列為世界金氏紀錄。﹙突然想到,本片導演的下一部《割喉島》也進入了金氏記錄︰票房最失敗的電影﹚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lue Streak

沒打算太認真書寫,純粹記錄一下的電影心得。

雙人警探的組合,就如同英雄漫畫中的「hero」與「sidekick」的搭配,變化可有千百種。如性別就能有男女、女女、男男,年紀也是一招,而背景像是種族、過去經歷、個性……等也能交叉組合,議題可以是輕鬆的、還是嚴肅的、或是驚悚的;混雜上述材料,每鍋味道皆有所不同。這樣的故事,似乎能被源源不絕地創造出來。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ndergarten Cop.jpg 

與孩子演戲的阿諾真有一套,除了本片,《魔鬼終結者2》、《最後魔鬼英雄》與孩童的交流完全不會格格不入,不論是沒表情的、生氣憤怒的、好爸爸形象的,都有不同的表情;就「動作巨星」與年輕一輩的互動來看,我還蠻欣賞阿諾的演技。﹙我的比較點是凡迪索的《限制級褓母》,該片實在……﹚

《魔鬼孩子王》的年齡層十分低,若看原名就能一目了然:Kindergarten Cop ,顧名思義,照料幼稚園兒童的警察。﹙譯名該說老梗,還是取的巧呢?﹚從彆腳到上手,阿諾展現十足的親和力﹙老實說,他還真有一點壞人臉﹚;而二十餘年前的孩子,不知怎麼,又多了「可愛感」﹙可能當時還沒有被太多的影像「荼毒」﹚──雖然還是有寫實的劇情﹙如排擠﹚──讓我在觀看之餘,亦企盼近些年的組合也能如此「平易近人」。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utthroat Island.jpg

名列金氏世界紀錄中票房最失敗的電影,算是另類的名氣吧。

芬蘭導演雷尼哈林﹙Renny Harlin﹚導了不少動作片,《終極警探2》應是讓他聲名大噪的作品﹙唯一北美票房破億之作﹚,《割喉島》後還有《水深火熱》、《八面埋伏》、《魔男生死鬥》等作,然似乎再也無法有一鳴驚人的大作。2011年的《五日戰爭》﹙5 Days of War ﹚根本慘不忍睹,北美票倉不到兩萬美元,跟成本兩千百萬美元一較之下,簡直只有悲劇可言。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sland_of_dr_moreau.jpg

本來以為是部讓人吐槽到不行的不入流片:囊括金酸莓多項大獎外,爛番茄﹙23%﹚、imdb﹙4.2﹚都沒給該片「好臉色」。票房上倒還不賴,擠進該年全球排序前五十名。

直到觀看後,令我十分意外地,《攔截人魔島》比想像中的有深度,肯定是中上水準,到底是「招誰惹誰」,使本片評價如此差勁?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Perfect Murder.jpg

結局尚未公開前,我心裡吶喊了不下十次的話:這也未免太好看了吧!

有點不解為何評價不高,後才知道本片是驚悚大師希區考克1954年《電話謀殺案》的改編版──不消說,新版片肯定被一一檢視,放大比較;幸好票房可觀,至少不會被忽視。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stronaut

這輩子可能不會注意到的片名,因強尼戴普與莎莉賽隆列於演員名單上而佇足觀望。

耗資七千五百萬美元,怎麼想都覺得,片酬的比例肯定超過一半。沒有什麼絢爛的特效,唯一的外太空景不到二十秒,不,根本說不上是景象,僅是草草帶過的畫面。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ild Wild West.jpg

當年最高成本的好萊塢片﹙170百萬美元﹚,自然躲不過金酸莓獎的注意;最後「不負眾望」地橫掃大獎﹙影片、導演、劇本、配樂﹚,原作電視劇的主角還親自領獎,以表對此改編的不滿;多年後主演之一的威爾史密斯於某次《七生有幸》的宣傳活動中,公開地像原主角道歉,並表達對該片的不愛程度。當年他還因本片﹙因他是該影集的戲迷﹚而推辭了《駭客任務》,對此他也感到遺憾。

這麼多的負面評價,使得《飆風戰警》不「惡名遠播」也難。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ep blue sea.jpg

我曾認為,如果一部片的某一小片段能帶來記憶點,該片就算達到某部分的成功﹙不論是好是壞﹚,至少勝過那些看過就忘的片子。

《水深火熱》已達此標準。瑣碎的對白或劇情早就丟至資源回收桶,然某些讓兒時的我留下的震撼印象竟悄悄地沉積,以至於重看本片時,原抱著「應該是第一次看到」的心情觀看,直到那片遺失的拼圖宛如重獲新生般被拼湊了回來,霎那間,過去的記憶回復了不少。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umanji.jpg

看了不少青少年「獨演」或與成人「合演」的奇幻冒險片,《野蠻遊戲》仍是我名單上的前三佳片;劇情不用多說,鐵定是寓教於樂的教材,而特效,媽媽咪呀,仍勝過近些年同樣性質的大片。

第N次的觀看,依舊滿足──這樣的條件已足以成為我的經典片。﹙十年後的《迷走星球》完全比不上﹚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