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d_movie_poster.jpg 


《捍衛戰警》對基諾李維﹙Keanu Reeves﹚與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兩人而言是個關鍵點。票房上的成功使得二位的聲望大譟:此為首部以他名字為主打的電影,也讓基諾李維成功轉型﹙早期的作品以喜劇與獨立製片為主﹚。珊卓布拉克也因這部片打開了自己的市場,其星路逐漸順遂起來。

《捍衛戰警》本身也獲得不錯的評價,除了票房,當年音樂以及音效方面獲得奧斯卡評委的肯定。劇情的創新性也佔了一大部分:不少設計看似被柯南電影版「借用」,如《引爆摩天樓》的火車爆炸裝置,《第十四號獵物》拯救小蘭的處理手法等片段,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真實感

如片名所指,片子極度要求速度感,沒有電腦特效的幫忙,只能靠現場拍攝達到所要的效果。但也就是如此具有危險性的拍攝,才能夠顯現「真實性」。

車輛在街道上狂奔亂竄,「肆無忌憚」的破壞,使得觀者一方面沉浸在劇情的緊張感中,一方面暗自猜想著到底要花費多少錢才能修復現場。

這樣的真實感,我認為是現在科技尚未到達的境界。特效再厲害,它仍鋪上一層美麗的色彩。即便想要做出髒亂作嘔的環境,不是需補上一些真實的環境器材,就是與人的互動仍有些隔閡。這麼說好了,可能看到特效極佳的片會說︰哇,這好像真的噢,也就暗指著它仍不能使觀眾「信以為真」──,只要讓他們有出現「這是真的嗎」的疑慮就算成功了。

於是,我不得不認為早期電影如《終極警探2》的飛機爆炸或《魔鬼終結者》的卡車追逐翻覆等畫面拍攝實在技高一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看到《黑暗騎士》的醫院爆炸場景會感到如此震撼了。

人性課題永不退燒:挺身而出

最初的罪惡一定是始作俑者。他的犯罪意圖,無庸置疑,可笑至極。但撇開這不談,故事內容所摻雜的人性議題──顯露在車上乘客的互動上──值得研究。擔心害怕一定是共同的反應。有的人心裡有鬼,看到警察恐懼就油然而生;有的人冷眼旁觀,彷彿一切不關他的事;有的人六神無主,一心只想自己離開就好,不管他人的勸阻。

因為此時此刻,大家認定自身難保,沒有什麼空暇時間理會,解救他人。

世界上會不會有挺身而出之人?有。

先不要決定這個人的判斷力好不好,而是先來想想:是否需要有人站出來?前提:炸彈將乘客全部繫在一起,自顧自的恐怕不是個好辦法﹙逃亡者必遭難﹚。最糟的情況:最後的公車可能在無人願意出來駕駛的情況下而自我毀滅。

這時候或許有些人就會說了︰如果出來的不是「真英雄」而是「逞英雄」呢?因為就「結果論」來說,後者通常讓人感覺是想要出鋒頭,是個容易判斷錯誤,其骨子裡仍是為己之人。

的確可能會有莽夫之勇的人。但就像統領須有軍師般,雖然他出來帶領大家,不代表其他人不能給予其建議;若沒有最高負責人,大家各說各話,卻無共同目標,一樣無法共渡難關。

如當Annie說她會開車的時候,會不會有人認為她是在「逞英雄」?也許會,看她開車技術就知道是個沒什麼經驗的人,但至少她讓大家獲得短暫的安全。若是此刻有人想跟她換位,我想她應該二話不說就會給他人。

把場景從裝滿炸彈的公車移到工作環境上來看,或許更為顯著。若上層無預警地消失,底下的員工就像坐在公車上等待救援。

或是自救。

不難發現,當沒有形成類似自救會的組織﹙先不論最後成效為何﹚,可能就會成鳥獸散,大夥兒成求助無門的窘境。至少,一個臨時組織形成後,也就可以靠著彼此的幫忙而知道努力的方向──這無非是需要「有人」站出來,「有心」做事才能達成。

關於演員及導演

青春無敵,片中的珊卓飾演的乘客Annie絕不是《麻辣女王》顯現出來的強悍女強人,其嬌滴模樣會讓不少人起了憐惜之心。

基諾李維的硬漢性格也從這部建立起來,不過他的一號表情逐漸限制了他的戲路。到後來,他幾乎沒演過類似青少年時期演的《阿比阿弟的冒險》喜劇片了。

導演Jan de Bont亦從這部起名聲大揚,擔任眾多賣座電影的攝影,如《獵殺紅色十月》、《終極警探3》、《致命武器3》等,後續也拍了極為賣座的災難片:《龍捲風》。

維基百科

預告片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