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poster.jpg 


對這片毫無概念,包括簡介、演員,只聞甫上映時,不少人認為結局是個大災難;而今觀看,想了幾夜,我想我亦不解末段的「神來之筆」。

從譯名原先臆測:大概會先拍攝地球的現況,接著政府接管,派出專業人士想法子,結束──典型的開頭,經過,結局。

出乎意料的,開頭的部分以口述帶過,就直接切入正題,從專員的任務開始說起。

**了解身分


Cliff Curtis.jpg Chris Evans.jpg Cillian Murphy.jpg  Michelle Yeoh.jpg

Hiroyuki Sanada.jpg   Rose Byrne.jpg Troy Garity.jpg Benedict Wong.jpg

一次就丟了八個演員,八個各司其職的專家──觀眾的任務就是先搞懂誰是誰。﹙這類難題最大的挑戰通常出現在戰爭片:啪!一堆長得差不多的阿兵哥突然出現在眼前!﹚

幸好在認清楚各職位前,某些演員的鮮明度就跳出來了。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的現身讓我驚了一下,接著楊紫瓊、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一一出現。其他演員則是等到影後才查出來──包括真田廣之及「御用邪角」:馬克史壯﹙Mark Strong﹚ ──但認出三名已提高了任務的完成度。

首先登場的是心理醫師。身處不明之地,醫師的存在顯然是極度重要,適時給予心理狀態不穩的船員治療。


doctor.jpg 

接著就是全員貌──船長與副船長的職責就不說了──科學家一員、主要駕駛一員﹙Cassie吧﹚、技師﹙修理工﹚一員﹙Mace的工作吧﹚、植物家一員、以及數學家一員﹙不然不知Trey到底是做些什麼?﹚

終於,出任務不是僅出於熱血﹙請看《世界末日》﹚,而是有經過深思考量的分配了。

裡面最最最有創意的職位除了醫師,就屬Corazon了:過去看的「外空災難片」,任務大多十分急促完成,所以人選領域不外乎科學、會操控飛行船的人,不曾考慮「心理」──心理不堅定者不會在名單中──更不可能考慮「回程」這件事。

《太陽浩劫》派出了醫生處理心理狀況不穩的人,也同時派出了Corazon,解決氧氣供應的現實面。

所以太空艙內的設計真的很酷!

植物園、放鬆室──這才叫立體感!──在冷冰冰、硬梆梆的金屬船艙裡,增添了溫度。

**艱辛任務:科學名詞一籮筐

scientist.jpg 


本次出的任務起因是︰太陽能量不夠了,所以需要一個與曼哈頓重量相仿的炸彈去炸而創造出「新」的太陽。

觀看之初,本來想說「太陽能不夠」不是幾億年之後的事嗎?imdb裡倒是提供了不少解釋︰Q-ball。而太空艙的重力問題也有見解﹙什麼利用旋轉提供重力﹚,只不過正片中沒演出,所以就不特別提了。

裡面許多專業名詞,不是太空迷還真的無法太投入,頂多被唬的一愣一愣的,包括dead zone,solar wind,稍微可以理解的大概只剩「熱漲冷縮」了!

可《太陽浩劫》可不是憑空想像:他們找來的Brian Cox博士作為科學指導──BrianCox是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的一員,提出來的想法自然有一定的可信度。

**重大決策︰是否尋找伊魯卡斯一號?

meeting.jpg 


包覆於黑暗中,沒有一刻能夠看清伊魯卡斯﹙Icarus﹚的全貌──伊魯卡斯,存在於希臘神話裡,有著羽翼的他,因過於靠近太陽,使臘翼融化而墜海──彷彿想要透露此次任務的結果,誰也無法看透。

16個月的飛行,還不一定有機會回到親人身旁,孤獨寂寞感襲上心頭。不論是最後一次傳遞訊息的權利被奪去,或是因路線計算錯誤而導致提高了任務的危險性,每個關鍵環環相扣──僅有一次的機會,沒有什麼「失敗了,再試一次」的重來──船員們的情緒處在緊繃點,隨時都可能爆發︰包括了Mace與Trey。

而話又說回來︰Capa選擇尋找伊魯卡斯一號的決定,到底是該還不該?

就之前的邏輯推下來,我是支持Capa的:在一切都不確定下,量多是有保障的──片中已提及,此行的炸彈已耗盡地球所有的資源,失敗了,什麼都沒了。

只是更動原先計畫的前提:得考量所遇到的風險,而且得自己吸收,自己承擔,而不是事後諸葛的「早知道……」說。

**風險評估

Michelle Yeoh 1.jpg 


這段突如其來的意外,增添了許多變卦──氧氣供應量。

這個選擇真的太難了。忘了《鐵達尼號》有沒有,但《名偵探柯南》有提過︰救生艇的載客量僅能容納數人,再多,就等於全軍覆沒。

若要全部的人都得救,真的只剩「信念」,等待「奇蹟」出現。

但《太陽浩劫》沒有,只有確切的數據告訴船員︰氧氣量確實不足。

這次換Corazon的判斷︰犧牲船員。真的是很慘忍的決定︰船員的生命孰輕孰重,該由何人抉擇?影片用了比較輕處理的方式:意外發生,來解決供應量問題。

只是若真實的生命中,一旦遇到了,這勢必是難解之題。

**光明與希望


sunshine-movie.jpg 

雖然肩負困難極巨的任務,面對未知的行程,依然得秉持樂觀態度以對:徜徉於日光中,就好像看到無限的希望。

聽聽醫生Searle的話:

[It's invigorating. It's like... taking a shower in light. You lose yourself in it.]

[......and the point about darkness is, you float in it. You and the darkness are distinct from each other because darkness is an absence of something, it's a vacuum. But total light envelops you. It becomes you. ]

黑暗將你吞噬,但光明能緊緊地將你包覆其中,與你融成一體。

**未知的敵人

sunshine murphy.jpg 


來談談不少人詬病的結局。

Pinbacker的論點恐怕是這一切就是「上帝的旨意」,他不只一次提到「塵歸塵,土歸土」,人類只不過是星海一粟,就讓所有自然發生,不該違抗,應該順從︰

[......Our star is dying. All our science. All our hopes, our... ourdreams, are foolish! In the face of this, we are dust, nothing more. Unto this dust, we return. When he chooses for us to die, it is not our place to challenge God. ]

[ At the end of time, a moment will come when just one man remains. Then the moment will pass. Man will be gone. There will be nothing to show that we were ever here... but stardust.]

說是瘋狂嗎?是,也不算是:我相信自有捍衛Pinbacker的支持者。

但此調性,實在不適合進行到一半才插入,讓劇情過份的急轉直下,甚至變得有點不知所云:舖了這麼久的「科學梗」,卻用「宗教梗」作結,難免會給人「說的太多」的印象。

若是將後段抽出來,額外以Pinbacker的論調發展,也許亦可以成為另一部好電影。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