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jpg 

改編自韓國電影《鬼魅》,兩個算新手的導演Charles Guard與Thomas Guard執導﹙先前僅拍過短片﹚。老實說,「鬼怪之物」的片不愛碰,不是怕看到詭異畫面,而是突如其來的尖叫碰撞,宛若手滑了,將音量突增最高點。

出乎意料,懸疑遠大於恐怖成份:讓人精神緊繃的「突現物」在前半段就已告一段落,也不特別搞「先聲奪人」這套,讓我將重心全然放在「推理」上。話雖如此,本以為故事結局就一般般了,沒料到一層後還有一層,不由自主地又重新看了一次,才恍然大悟。

**悲情角色

future mother.jpg  

後母或是準後母似乎都是不討喜的角色,童話故事裡也多半扮演邪角,且大都覬覦其財產或是權勢,最後都沒什麼好下場。

原先以為本片會對該角色,即Rachel,給一些「平反」,能對追求愛情的戀人給予祝福:沒想到沒過多久,Rachel給人不錯的第一印象就完全失效,後續被塑造成頗有私心的女人──即使最後的結局也無法扭轉形象:顯然的「有錯在先」,再多的彌補也是枉然。

**還原真相﹙涉及劇情︰未看勿入!﹚

talking.jpg 

重新審視一次,以「正確」的觀點切入Anna擬造出來的幻覺。

所有的故事全建立在她室友Mildred Kemp身上,所以那些小孩子確實存在,只不過是被Mildred處理:而這些想法根深蒂固於Anna腦中,出現在她的夢裡。

接著就是把這些想法「移植」套用到Rachel上。第一關聯性:職業。恰好Mildred與Rachel兩人皆做過看護,加上Rachel透露出了「誠實」的想法﹙不怎麼愛看護的職業﹚,帶給觀眾第一誤導。

Elizabeth Banks.jpg

第二,不願述說過去的背景,自然啟人疑竇。不說,猜疑漸漸浮現,慢慢地符合Anna心中的想法。

接著就是證據了。看護應有的物品,即刀具鐵具之類,能作為佐證,但不是鐵證。關鍵點在小女孩身上。

於Matt墓地附近發現三個小孩的葬身處,推論小孩的故鄉正是Anna所處的小鎮﹙精神病院應也在此地,所以才會遇見Mildred﹚。為什麼Anna會發現墓地?我推測是Mildred「潛移默化」中告訴她所在地。

找到小女孩名字後,就能推進到下一步:小孩是怎麼走的?網路無敵﹙如果沒有網路,大概就是找報社﹚,找到了他們遇害的新聞,還有一張他們一家人的照片。

此刻剛好發現,女主人身上的項鍊,Rachel也有,也恰好是別人送的:所以Anna打算就把它當作鐵證,將Rachel「趕」出這個家。回頭一想,我想項鍊一事應該只算是巧合,如果沒有項鍊,Anna自然會去挖掘其它關聯,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neckless.jpg 

那警官為何知道要相信Rachel而非Anna?我想他應知道Mildred另有其人,所以才覺得Anna在胡言亂語。而Anna他爸Steven回來,大概也是警官通知的緣故。

這樣一來,所有都說得通了:Anna的潛意識中,無論如何都要除掉Rachel,不管用趕走的方式,或是用毀滅的方法,Anna都願意去做。

**Anna

poor matt.jpg

另外,Anna是真病了,還是裝的?

從頭到「解決」了父親情人為止,會認為Anna到此刻才發現「自己」存在莫名的幻想,也就是在這之前,她處在「病」的狀態:因為她常有獨處時刻,那時應該沒有偽裝的必要。

不期意地,她最後說的話:I just finish what I started. 讓人直覺地想到,先前的一切,是否經過策劃的?如果到最後才恍然,那理論上不應該將Matt滅口。 

「善良」一點的想法是將Anna視為人格分裂,選擇性地釋放自我,來達成她未竟的任務;會出現姐姐的緣故,也許是因為自身有些愧疚,所以無法忘懷。

**

Emily Browning.jpg 

至今已成年的艾蜜莉布朗寧﹙Emily Browning﹚,曾於《波特萊爾的冒險》飾演Violet一角,清秀模樣依然可見,儼然是個處世未深的鄰家小女孩。本片擔綱要角,發揮了不少演技,未來表現指日可待。﹙期待《殺客聯盟:美少女的逆襲》﹙Sucker Punch﹚﹚

預告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