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phan.jpg 

我花了點時間才從驚恐中回復,拼命地聽些愉快的音樂,盡其所能忘卻適才所見的灰暗面。吸氣、呼氣、吸氣……

沒有鬼怪之物卻能如此駭人,驚悚景象讓我聯想哈里遜福特的《危機四伏》,那種直逼著自己挑戰接下來景象的氛圍,坐立難安卻又欲罷不能的看下去。

但本片更高招,利用「無害」的孩童做為誘餌,起先不設防的心情逐漸被詭異的氣氛包覆,不期意地輕刺試探,最後來個措手不及的猛攻,讓我完全無法招架。

這類的故事,其背後動機與目的才比較吸引人﹙時下屢見不鮮的偵探小說中,其犯人動機便讓人提不起勁了﹚

**又是顆璀璨之星!

make-up.jpg 

之所以如此無法釋懷的最大因素,正是來自小演員伊莎貝爾.傅爾曼(Isabelle Fuhrman)飾演的艾絲特﹙Esther﹚,本片大功臣──沒有她,絕對無法如此吸睛。﹙連最後的老妝都是本人演出!﹚

我以為她年齡已屆二八年華上下──實因為演技精湛無比,沒料到她竟才十二歲不到﹙接戲當時﹚,但過去已有不少演戲經歷。而她試鏡時也頗有想法,當天便於手腕與頸上穿戴緞帶,以舊式洋裝現身,就如同影片中的裝扮﹙這也是導演的意思──雖然跟最初設定有出入:白皙皮膚、淡金黃色﹙platinum blonde﹚頭髮、細緻外觀﹚

伊莎貝爾對此角色也有相當的了解,她認為艾絲特本身並不邪惡,她僅不過想要愛而已;如此「正向」思考的解讀,才能讓她的諸多行為變得理所當然,毫無罪惡可言。﹙當然一方面她自己也提到,因為CGI 的幫助,才使得這角色分外可怖,她自己在片場倒是演得很開心﹚


她於語言上亦下了不少工夫,包括腔調與手語,實在是個認真的童星。她說利用不同的腔調說話,可以幫助她更快進入角色。

也就是演得如此淋漓盡致,以及特殊的議題,難怪會引起領養機構的反彈──太容易讓欲領養孩子的父母卻步,若說會形成陰影也不為過。

但不論社會機構的負評如何,伊莎貝爾讓人無法轉移的口條與演技,足以讓人相信她定會成為明日之星。

pretty girl.jpg 


**劇中的恐怖情節

family.jpg 

所有的可怕劇情全在艾絲特的表現上。導演可能還嫌不夠,老愛用「鏡子」,似乎仍想製造出「鬼怪」的效果。

老實講,我還真有想過,還以為艾絲特其實是胎死腹中的嬰靈轉生,所以老陰魂不散地出現在周圍。

另一方面,也想說可能是專注於新成員的適應問題,欲得新父母所有的愛卻不得要領,欲與新同學相處愉快卻慘遭排擠﹙以為要談論霸凌題材﹚

overhear.jpg 


直到那個慘死的鴿子。

Esther: Did you kill it?

Esther: Put it out of its misery.

Esther: It's in pain. And it's your responsibility.

Esther: If you walk away now, it'll starve to death. Is that what you want?

Esther: [to Max] It's all right. It's in Heaven now.

這時才驚覺事有蹊翹,並沒有表面上的那麼單純。

但那只是前菜。

father.jpg 


正如表面上所見,比起凱特,艾絲特更愛約翰。

老愛介入約翰夫婦的性事,並說要跟父親睡一起;假裝不會鋼琴,實則有一手好工夫,瞧她所說:

I thought you would enjoy teaching me. It must be frustrating for someone who loves music as much as you to have a son who isn't interested and a daughter who can't even hear.

 

Isabelle Fuhrman.jpg 

這可是老謀深算的話阿!

爾後更加變本加厲,毀了凱特栽種已久的白玫瑰,等同於斷除了未出世嬰兒的性命;自殘手臂以博取約翰的呵護……

傷人也毫不手軟︰推嘲諷她的同學下樓梯;以麥絲﹙Max﹚為誘餌,槌殺了修女;還以火攻擊丹尼爾,最後逃出竟又想以石頭終結他的性命,並說出與殺害鴿子當下同樣的話:

Don't worry. You're going to Heaven. 

最可惡的是利用了麥絲的天真無知,先是以唇語知悉大人間的談話,盡可能防護自己的身分不被揭露;殺害修女時,告知她已成為共犯,責無旁貸;最後還威脅若告訴父母,她將會槍殺他們。

Aryana Engineer.jpg

Esther: Please... don't let me die, Mommy.
Kate Coleman: I'm not your fucking mommy!

至最後的生命爭奪戰,實在夠驚悚,當凱特爆粗口說出上述的話,我不禁雙手一拍,大聲叫好!

若未來有什麼百大惡人票選,千萬別忽略了艾絲特阿!

blue.jpg 


**原劇作的設定──更為驚駭

我必須承認,幸好原先的劇本並未被拍出,否則實在過於慘忍,若被分類於限制級也會是預料中的事﹙本片為輔導級﹚

被更改的情節,依照時間順序(imdb)︰

painting.jpg 

凱特﹙Kate﹚和約翰﹙John﹚首度參訪孤兒院,原先是打算看名為Yolanda的七歲女孩,同天遇見了艾絲特。兩人都很喜歡她,特別是約翰,但她發現夫婦倆已決定領養Yolanda。

隔天修女茱蒂絲﹙Judith﹚發現Yolanda吊死於衣櫥間,判定是孩童嬉戲的意外,但修女認為是艾絲特所為,約翰不為所動,提議轉而領養艾絲特。

而後,艾絲特於修女Abigail死後,將她的車上物品及凶器混於公園裡的流浪漢,以便歸罪於他。丹尼爾﹙Daniel﹚確實被艾絲特幹掉;約翰的死則是被艾絲特以剪刀刺瞎雙眼,並將他推下樓梯,再以跳繩絞死。

breakdown.jpg 


光是打這些字就夠我不寒而慄了!

不光如此,導演還拍了雙結局,第二個版本自然是大魔頭裝無辜地走下來,等待警務人員的解救。

如果是這版本,鐵定要砸電視!



但原設定也有「人性」之處,大量描述艾絲特的過去:嬰兒時期起就被親生父親性騷擾,使她小時便性成熟,也造成她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後來父親另尋新歡,並告訴她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女人,艾絲特憤而殺了兩人,而被送到精神病院。

自精神病院逃出後,她做了些年妓女,專門吸引具有戀童癖的有錢人家。被逮之後,又以孩童的面貌避開監獄,進了孤兒院。她厭惡自己困於小孩的軀殼裡,想要成長,想要具有真正的女人、母親,與愛人等身分,所以才會努力不懈尋找「新」父親,得到真愛。

in princess.jpg 

 

有了這般的過去,是否對艾絲特多了一些同情?

但甭想,因為電影可沒拍出!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