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cop.jpg

雖然爾後拍了二三集,卻總無緣與之見面,但首集的畫面深深地烙印於腦中。而今再次碰到「老朋友」,竟有著無語的感動︰十餘年前的影像快照式地閃現,倉庫的匿身、巨型物的移動、被改造的肉體……眼球接受著一幕幕的資訊,宛如時光回溯,回到了童年時刻。

那時,直愣著銀白色的金屬外殼,雖崇拜著無堅不摧的身軀,卻不知怎麼,有著說不出的悲傷;進到故居,所見人去樓空的落寞樣,源源不絕的惆悵感自幼小心靈溢散出來。

即便最後以邪不勝正的姿態斬草除根,我卻感受不到勝利的喜悅,有什麼東西已失去再也找不回來,一時間也說不清。

如今,加入成年的思考模式後,終於一解兒時之謎。

**有意思的製作背景

導演與編劇

先將解困之急擱在一旁,一切重頭說起。

這可是原創故事,後續才有續集、電視影集、漫畫與電玩的改編衍生物。除此,還有為之設計的主題公園。據統計,這些「附加」產品目前的銷售價值已高達一億美元。

Edward Neumeier.jpg


編劇愛德華.諾麥爾﹙Edward Neumeier﹚的靈感從何而來?

他自述道,是看到《銀翼殺手》的海報給他的靈感。爾後,他與友人Michael Miner欲拿自編的劇本到好萊塢自薦時,於機場有所耽擱,正巧碰上了某電影的高階主管。這一談,便是數小時之久。

blade_runner.jpg

於是,電影已有了雛形。

電影的棒子後來交給了荷蘭級的導演保羅.范赫文﹙Paul Verhoeven﹚。早在本片之前,他已在荷蘭拍攝了多部被受肯定的電影。1984年的他遇在美國好萊塢大展鴻圖,1985年首部英語片冷血奇兵﹙Flesh & Blood﹚並不成功,到本片方為大紅大紫。

Paul Verhoeven.jpg

但他一開始並不想接這部電影,認為劇情實屬笨拙。是他太太極力說服,告訴他其實內容有者深層的寓意在內,所以後來他才應允導戲。

選角:機器戰警

Michael Ironside.jpg Tom Berenger.jpg arnold schwarzenegger.jpg

不少演員想演此角,如麥可.艾隆塞﹙Michael Ironside﹚﹙但他身形略小﹚、湯姆.貝林傑﹙Tom Berenger﹚,甚至本有屬意阿諾演之﹙題外話:預告片的音樂是使用《魔鬼終結者》﹚,但因為他太「大隻」,穿起來可能會向米其林寶寶。

Peter Weller.jpg Lance Henriksen.jpg

而主演的彼德.威勒﹙Peter Weller﹚在拍攝前幾天,曾抱怨服裝的不舒適感,劇組本有意換藍斯漢.里克森﹙Lance Henriksen﹚演戰警部分,而後因時間衝突取消。

拍攝道具:服裝

murphy.jpg

《機器戰警》中有些有意思的道具,最值得一提的是服裝。

他們交給羅伯.鮑汀(Rob Bottin)處理。受日本動漫的影響,他與導演和編劇皆認同除臉之外,其他部份都被外殼包覆,但並非一體成型,而是拼裝方式而成。頭盔部分,演員彼德.威勒尚戴了一頂假禿帽,以便穿戴。

原先設計的外觀是藍色,但最後還是變成灰色的金屬光澤,據說這色澤在攝影機下所造成反光的情況較少。

服裝不只一套,共有七套之多,三套「損壞裝」,一件用在加油站爆炸的場景,需有防火的設計,另兩件用於與 ED-209 對抗時所呈現的狀態。服裝並沒有想像中的堅固,可說是脆弱。


光是服裝,估計為五十至百萬美元間,與預算一千三百萬美元相比,可見此為大手筆。

耗時十餘個月的製作,到達片場時已經晚了三個禮拜。在這等待途中,彼德.威勒跟著教練Moni Yakin作模擬訓練,而他們假想的動作是「仿蛇」的姿態移動。

道具一來,全然沒用。

服裝過重,幾乎沒法自由伸展;教練建議「慢動作」才會比較自然。這一討論耽誤,又是三天過去,幸好最終達成協議。

服裝的重量加上密閉的空間,內部溫度可達38度,彼德.威勒道每日光流汗的量就足夠損失三磅以上,助理得以風扇幫他降溫才行。最後,在服裝內部設計了電扇解決了此問題。

彼德.威勒回想到,拍攝迪士可舞廳的畫面最為危險。那幕事實上,他僅穿了上半部的裝備,但下樓梯時根本不能看腳下的階梯。震聾的音樂與瀰漫的煙味充斥著舞廳,多少影響了這段「路程」。光是這個,就拍了三次之多。


服裝的使用也是一大問題。泡棉橡膠材質,讓彼德.威勒不易抓到鑰匙。﹙我想是拋接的鏡頭﹚這拍攝數量高達50次之多!

笨重的身軀使得許多得靠剪接完成。一是,從未看到機器戰警「進到車裡」的畫面,大都看到是「即將進入」或是「已經離開」車子的鏡頭。二是,許多裝備都是分開的,如手槍皮套、尖錐,這些都沒裝在戰警身上,所見的都是額外特寫。

而拍攝過程中,若穿著全身裝,則不能卸下,連在換場間都得維持角色性格﹙導演叫他時稱之為「Robo」﹚

裝備︰武器與車輛

6000 SUX.jpg

武器方面也有所考究。

本打算讓機器戰警使用沙漠之鷹﹙Desert Eagle Magnum﹚,但試用後,其尺寸仍小於戰警的手掌;而後用改造款的貝瑞塔手槍﹙Berretta Automatic Pistol,Beretta M93R﹚。

片末敵人所用的武器為加農砲﹙Cobra Assault Cannon﹚,Barrett M82A1而來,口徑50的長距離武器;而黑幫中所拿的霰彈槍的樣貌都不同,觀賞當下便能注意一二。

雙方所用的車輛亦不同。警用巡邏車為Ford Taurus,而不斷被提及的6000 SUX,則是仿Pontiac 6000之名,但型體則是以1976年 Oldsmobile Cutlass 改造而來。

視覺特效


robocop 2.jpg

 不光是機器戰警的視覺令人驚艷,ED-209的出場也很氣派。其外觀是仿日本動漫,"Robotech"的形貌,設計則是依Bell Helicopter所建。


另一有趣的視覺效果在戰警的「紅外線」掃描設備。他們並沒有真的使用此裝備──因為耗價高,而是在演員身上塗上螢光染料,與一點光線搭配,便達到此效果。

音效

這項就受到了奧斯卡提名的肯定。雖然在最佳音效獎沒得,但獲得了音效上的特殊成就獎﹙至今似乎已沒這獎項﹚

可不是嗎?兩個機器人的聲音一出,很難不驚呼:經過電子化的處理,不再屬於人聲,這簡直開拓了新領域。ED-209的聲音還混進了不少動物的叫聲,讓聲音變得更為豐富。

拍攝時間

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拍攝。﹙自1986年夏天到當年十月中旬﹚當時進度已經落後,而製作已差不多「完成」時,向上層告知某個重要橋段尚未拍攝的「嚴重性」:莫菲的死。於是上層又撥了點款──這幕到隔年一月方才拍攝。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位居當年美國票房第十六位,評價也名列於眾多好片排行榜。當年播放時,某個強盜嫌疑犯躲進電影院,因看本片看得過於入迷,殊不知警方已疏散其他觀眾,他於影片結束後立即被逮。而目前有網友籌資,期望能於底特律這地方,立個機器戰警的雕像,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主角性格的設定

 
judge dredd.jpg

主角個性設定受到英國漫畫《Judge Dredd》﹙有一譯為超時空戰警﹚與驚奇漫畫英雄ROM 的影響,後者是關於某犧牲自己肉體而將自己的腦與機器共存的英雄。影片中不時看到此漫畫的出現,如商店中、兒子的讀本。

導演也將慣常的手法,將基督的理念加諸其中,如開頭爆手掌的鏡頭﹙被釘針﹚、最後走在水中的鏡頭。不過事實上,我觀看時並無這樣的聯想﹙不像《納尼亞傳奇》那般明顯﹚

**英雄的崛起
  

murphy 1.jpg

混沌的萬惡城市,權位財勢的掠奪,人吃人的世界,正是英雄「發跡」的背景。

不能僅限於「單線道」,跨越兩道的灰色地帶才能通吃,才能找到最頂級的羹湯料理,享用不盡的珍飧。

故事主角群放在人民公僕,警察身上。毫無成效﹙上層亂搞﹚,卻又耗盡人力的制度,便是兩手一攤,罷工不幹──等同於沒了法律的維護者,社稷的失序,可想而知。

選擇了一位熱血無腦的菜鳥作為主角,極欲在首到之日便達到立竿見影之效,沒有後援,僅僅兩人就想要直搗龍窟,簡直只有找死一途。﹙因而老實說,莫菲的犧牲有部分是自己造成﹙或說是隊友影響﹚﹚

這樣強烈的對比,自然是刻意造成︰讓「最弱者」處理最糟的狀況,不成,變成「最強者」來處置,而這樣由弱轉強的變化,以冀達到「伸張正義」的目的。

典型的英雄塑造片。

《機器戰警》大致上按這模式發展,但多加了視覺效果的調味。

即是,血腥與暴力。

如此加持,讓本片不光只是虛想的英雄片,而加入了「寫實」的成份。最開頭的十分鐘,便來了震撼教育,瞬間讓雪白的城市模型染了血紅。而後行刑式的謀殺,無盡的彈藥砲轟,更是本片的高潮之一。

而這樣的「慘不人道」,替此片增添了不少等級。

事實上,未刪減任何片段前,本片可是被分級成X 級;而後修剪並穿插了這些廣告與新聞快報﹙可視為段落式的篇章介紹﹚,緩衝了視覺效果帶來的震撼,最後才以R 級過關。

**謎底:抑不住的悲傷

robocop fight.jpg

最後,便是解了當年之謎。

原來那段困擾,來自於「回不去的過去」。即使重獲新生,卻再也不是以人類的姿態生存;更悲哀的是,家人變成了過去,無法再以肉身見著她們。所以過去看到進入舊宅的橋段,總有說不出的「厭惡」,原來是因為身處幸福生活的我,最不想去體會的失落感。

那份空虛,對仍是小孩的我無法克服。雖有著制伏壞人的強悍,但單獨一人時,踽踽落寞狀可不是「實體」的力量能補足的,親情的後盾力才是無比的強大。

有著悲壯的配樂襯托,無怪乎能將畫面說到我心裡,緊緊鎖了十餘年的時光。

這樣的後勁力,可不是其他「改造人」能道盡的。大都沒經過「死而復生」的過程﹙莫菲大概可被票選為出場最快掛掉的男主角之一﹚,而普遍又以「愛情」烘托﹙本片「可圈可點」處︰沒有不必要的愛情發展﹚,所以大部分英雄片的結局屬「舒暢」感﹙因殲滅敵人﹚較多,而非本片的「惆悵落寞」感。

另一厭惡感來自人類的慘忍自私。童話的定律在此失效,只有為利為名的人們。

並不是顯而易見的流氓,或是幕後的操作者令我生厭──因為他們的醜陋表露無遺。而是那群改造者的心態,著實地讓我不快。為了機械強度,犧牲了僅存的一隻手,換成鋼鐵材料,等同於將血肉的最後一部分割去。

科學家們喜孜孜地看著「新」生命的誕生,但那比較傾向是「產品生成」的喜悅,而不是「救人成功」的興奮之情──這可不是「天然」的人造人工智慧──彷彿將同類視為有利可圖的商品,那份微笑的背後,更有道不盡的殘酷在內。

**

有一說,2013年將會有久違的第四集,今日特效的加持,想必戰警會有不同的面貌問世;但我想不變的,便是他為民服務的心︰

Serve the public trust.

Protect the innocent.

Uphold the law.

資料參考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oCop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3870/trivia

預告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