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and-omega.jpg

2010年美國電腦動畫共八部,全是3D製成:《玩具總動員3》、《神偷奶爸》、《馴龍高手》、《麥克邁:超能壞蛋》、《魔髮奇緣》、《貓頭鷹守護神》《史瑞克4》,以及本片《野狼歷險記》。

光是知名度就有差了,《野》於台的上映日還挪到了2011年;票房上亦不算佳。2010年好萊塢的3D片有24部,《野狼歷險記》於美國票房上僅勝了《3D食人魚》、《生日劊樂》、《魔境冒險3D》,即便是全球票房,多贏了《哈柏太空之旅3D》,然遠輸給《3D食人魚》。

本片賣相不好的原因,不難猜測。

**畫風v.s.3D設計

sledge.jpg

《野》絕對有3D的特效,坐著「木橇」由上往下突衝的畫面,要是放在科博館播放,效果噱頭十足;其他萬鹿奔跑揚起塵埃,或是雪花紛飛,也能感受迎面而來的物體。

但是,動畫角色──這裡專指「狼」而言,動作仍十分生硬不自然:看看那些跳舞的姿態,彷彿見到未完成的作品。用了雙足行走,外加聽音樂便隨舞的仿人特點,只有於「狼嚎」處較為特別──以「歌聲」取代之,其他皆以人類而非動物行為思考﹙如搭便車﹚。更奇妙的是,狼的叫聲時而變成「狗」叫,或有些狗的習性:不禁讓人直問:直接畫狗不是比較好點?

singing.jpg

多少讓我疑問:既然有能力做好3D,為何不更加注重於動作表現上?﹙不過也許是與印度合作的成品所致?﹙處女作?﹚﹚

**劇情不新

wolf.jpg

動物被帶離原生地,欲返回家的片很多──只要有獵人存在的片就會如此。但本片中動物被捕捉的最終設定,不是幫已被抓住的動物逃生,而僅是為了「培養兩狼之間的感情」或是「製造兩族群的爭端」所設。

這樣一來焦點就變成了「四」隻狼,Humphrey、Kate、Garth、Lilly。老實說,被帶到遠方而返家的種種遭遇──遇見飛禽、被人類槍襲、碰到熊族、搭火車回鄉──不甚有趣,為何不將重點完全發揮於原生地 Jasper National Park,然後更加深入探討「階級觀念」。

是的,本片的重心確實讓人以為會放在此處。Alpha與Omega,是希臘字母的頭與尾,於本片用於「貴族」與「平民」;但一開始故事便將此分界點模糊化,若能製造更為敵對的衝突,相信最後的破冰會更加戲劇化,而非如此乏味。

最後的結尾,嗯,如果不要以小朋友取向為主,去除「快樂結局」,增加點感傷度,可能還會對本片的印象扳回一城。

**

即使評價並不高﹙爛番茄15%,imdb:4.8﹚,製片公司竟還有出續集的打算。

不難想像,或許有第二代的生活,然後可能有解救的過程……真要這麼拍,鐵定成了沒完沒了的動畫肥皂劇!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