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heart.jpg

拜電腦科技所賜,視覺特效片於二十一世紀後爆炸性的成長,讓觀眾見識到絢爛的動畫設計;然這樣只重「包裝」不重「內涵」的片子也逐漸增長,千篇一律的設定,不光是情節,就連角色的動作也如出一轍;漸漸地,視覺刺激性也已到達了「飽和」,出來的角色不再讓人眼睛一亮,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呵欠連連的疲憊感。

就拿本片的角色來說,飛龍。

千禧年以降到底有多少有龍出現的片──不論主角或是配角﹙不是恐龍片﹚?

以imdb關鍵字「dragon」搜尋,限定範圍為電影﹙不含電視電影、以及直接發行影碟,也不含動畫片﹚,至今已有111部,2000年就占了57部之多,已超過一半的數量。若平均換算﹙2000-2011﹚,一年差不多能看到將近5部的龍片,可說是幾乎每2-3個月就能見到傳說生物。

可想而知,二十世紀以前「有龍出沒」的片是多麼的「彌足珍貴」,也能想像孩子們看到會有多興奮了。

沒錯,秉著如此精神,讓時光倒流至1996年,進入龍的世界!

**基本﹙共通﹚想像點︰

dragon.jpg

飛龍電影,不外乎是幾個基本的設定:

[1]龍的外觀與利器︰

從頭開始──豪口能吐烈焰,利齒能嚙碎堅硬之物,自雙鼻孔噴出的熱氣能吹散輕物,最不具「殺傷力」的雙眼則有恫嚇之效。

四肢──利爪具有撕裂、拋物的功能,巨腳則有壓物的無窮之力,堅硬的麟身能抵抗刀槍的攻擊、振翅便能搧物於遠方,長尾則有甩物之用,若佈滿刺又能傷人。

其他如頑強的生命力、無限的體力,都是巨龍「基本」的想像。

[2]若龍為善物︰

Dragonheart1.jpg

泰半具有能與人類說話,或是心靈溝通的能力;若並非善也非惡類,只要碰上人類,鐵定有馴服過程──往往以食物誘之,或是細心照料其傷,以擄獲龍之心。最終目標︰駕馭騎之,絕對有飛天翱遊一景。

[3]若龍為惡物:

通常這「惡」,來自於人類的眼光──破壞的村子的寧靜,襲走了人類的牲畜,火燒了人類的居所;相對的,就會出現「鏟惡」的勢力,可能是小團體的冒險,可能是村子同心協力的合攻,總之就是「屠龍」,以絕後患。

也許會有龍窟的搜尋,也許會有翻山越嶺的困境,途中還會遇上龍的「部下」,可能是同類,可能是其他生物。

也許具有與人交談能力。若設定是龍族曾與人類有不共戴天之仇恨,或者能看到盡釋前嫌,或者能見著決一死戰。

《魔龍傳奇》﹙或直譯《龍之心》﹚享有著以上部分的設定,但它採用了「黑白混雜」的方法,讓善惡之間於一開始就有了關連,所以最後的「解鈴還須繫鈴人」之結局能有所與眾不同,有所感人。

**喜劇為底,不失動人的冒險片

running.jpg

故事的喜劇色彩占有一定比例──看看龍生動活潑的神情就知道,於普遍的龍電影裡所見其形象泰半都是嚴肅不語,或兇猛至極,如此逗趣的形象僅能於動畫中所見﹙如《史瑞克》﹚。

而我想就是此表情,獲取了奧斯卡視覺特效提名肯定﹙光魔作品﹚──據說是照了配音史恩康納萊200餘種表情後製而成。

所以本片雖然有打鬥畫面,但基本上是屬於「歡樂」派的設計。

但就是偏向歡樂,有些劇情銜接並不細膩,或說很快地就看到轉折,如死而復活的王子突然有大興土木的念頭,暴虐性格又偏向玩樂性質的詮釋;王子的導師性情也變化十分快速──我想是沒有內心戲的緣故──很快地就改變想法:一下子就要屠龍,一下子便與龍合作,完全沒有緩衝的橋段。

dragonheart 3.jpg

雖然故事整體上仍算流暢,但就是小細節的連接變成腦中補齊,如此快節奏不重細膩的方法,於導演後來的作品《神鬼傳奇3》又見到了一次。簡而言之,就是挑「重點」說的節奏。

之所以意外感人,就是因為結局不在意料中。因前方劇情實在歡樂,沒有太多情感糾葛的戲碼,所以期待是完美的皆大歡喜結局,沒料到被「擺了一道」,讓故事多了點淡淡的哀傷。

**

issac.jpg

本片有兩位曾演《HP》系列的演員,包括演路平的大衛休里斯﹙David Thewlis﹚ 與馬份的傑森艾塞克﹙Jason Isaacs﹚ 。裡面可看到年輕的大衛耍狠勁﹙但是小朋友式的﹚的模樣,傑森於本片的角色並不突出。

丹尼斯奎德﹙Dennis,Quaid﹚飾為一教導者,頗具有說服力。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