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tant chronicles.jpg

花了點時間了解這故事的起源。

源自1993年的同名遊戲,是款紙筆型的角色扮演遊戲﹙RPG﹚,瑞典公司Target Games所製作。這下真大開眼界,原來RPG除了電玩,以及真人版的遊戲﹙live-action﹚,竟也有紙筆遊戲﹙Paper and Pen;PnP﹚。

會有故事的主持人﹙Game Master,GM﹚,講解故事背景,參與者選擇角色,扮演之並與他人互動﹙大概是言語上﹚,最後依據說明書規則與主持人統整決定結局。﹙想像成自己還是孩子時,喜歡扮演某角色,大概就是這個感覺……吧﹚最早商業化的產品是1974年的《Dungeons & Dragons》﹙D&D﹚﹙龍與地下城﹚。

**原版遊戲﹙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snowy.jpg

回到本故事。《突變末日》的發生時間是世界末日後的世界﹙post-apocalyptic﹚,耗盡資源的地球已不適合住人,人類紛紛移居他處星球;世界被數個集團瓜分,包括Bauhaus、Capitol、Mishima、Imperial、Cybertronic。尚有一存在於宇宙的狂熱宗教組織,專門滿足「Dark Legion」的需求──後者正是突變種的來源。

Dark Legion,原先是人類,居住在Nero星球﹙虛擬星球﹚,某天意外地打破了某堡壘的封印。他們發現了Dark Symmetry,這玩意兒會使電子產品失效。﹙維基沒指出突變的來源為何﹚

總而言之,Dark Legion就是與人類為敵的單位。

電影將故事簡化並改編了不少。簡單來說,某戰爭開啟了封印於地球上存在多年的機器──可將人類轉化成突變種。而人類所集結的團隊就是破壞機器,一勞永逸。

團隊中都是視死而歸的勇者,軍人、僧侶、媽媽;途中鐵定會有傷亡,也會有人不合作,但最終都能達成目的。

**

war.jpg

灰暗色調,幾乎看不到光明﹙除了於雪地處﹚,不是戰爭就是地底,多少有點不適應。整體而言,步調有點亂,未能於重點處發揮。

[1]戰爭處可縮減:僅以畫面帶過意外將封印開啟即可,不需特地拍殺戮。

[2]主角同袍的遭遇可去除:實在沒什麼必要多加妻小這段,連此人不出現亦可──同袍情感培養不深,無法令人動容。

[3]宗教宣揚也可減少:很亂,也很散。

增加篇幅可放在突變種的類型,單一種看得會膩且很快就失了新鮮感;或打鬥能格外設計,而不僅是單純的互毆;關鍵也不要僅放在那張傳教士手上的紙﹙都給你看就好了阿!﹚,途中的建築物多點線索輔以介紹,這都可以提升片子的可看性。

**

Thomas Jane.jpg

若要說本片有什麼意外點,那便是主角的「不合作」態度。時而路見不平,時而脫隊救故人;若主角沒實力,大概就會變的像《毀滅倒數28週》令人「厭惡」的無能者──為己之私而不顧大全,最後落得隊友全滅。

可不是?想想如果主角按部就班,最後殘存者絕對大於一位以上。

另外,這樣團隊的片,一部分重點真的得放在領便當的手法上,不然連掛了都還不能讓人印象深刻,這樣的死法還真不值。本片還好,看完仍有印象的,有自由落體的、自爆的﹙x2﹚、被自己人砍的、其它就是被突變種所傷。

**

有著疑似要拍續集的梗,但拍成的機會微乎其微阿。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