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s in the Attic poster.jpg

看到童星演戲,最怕超齡的台詞或演技﹙換言之,油腔滑調/裝腔作勢﹚,如獲得力量的小孩﹙動漫裡反而合理的多﹚、喪失至親的小孩﹙別假哭了孩子﹚……一旦加入太多成人情感的戲碼,不是變得太浮誇,就是毫無表情──奇幻童書的電影改編最常落入的「陷阱」之一。

本片中讓孩子們盡情天馬行空的「玩樂」,那些表情多端的逗趣變化交給了「成年人」,使得觀賞之餘不會有任何抽離的情緒﹙即不入戲﹚,而是被歡樂氣氛真情地感染著。

喔,可能對特效變化有諸多抱怨﹙外星人的模樣使我聯想到《奇幻精靈事件簿》﹚──並不是特別華麗,但給國小生看已十分足夠。

**樓上鄰居

alien.jpg

閣樓以上的世界對孩子來說是個冒險國度,灰撲撲的舊積物,蜘蛛網、灰塵佈集四面八方;有時待於下方,總會聽到上頭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水管遞水聲?壁虎蟑螂爬行聲?還是真有誰在上頭玩彈珠?

不論視覺或聽覺上的未知,總為閣樓添加不少神秘感。

但本片不搞弔詭氣氛,讓孩子與外星人直接相見歡,很快地就與外來者「打成一片」。外星人有好有壞:好的是交朋友,壞的就是征服地球──夠典型的設定吧。

當然征服地球不是像「ID4」這麼龐大的進攻,友好關係的培養也沒有大肆宣揚之類──來訪的「團隊」也只有四人,不論朝哪方面發展都成不了「大片」氣候。

它們充其量不過是超小型的「先遣部隊」。

**外星人的能力與武器

alein.jpg

外星人本身並沒有什麼能力﹙什麼口水腐蝕、眼睛放射死光──話說回來,電影中外星人的強大,大都指其科技﹚,最厲害的是技工,可以組裝無限武器,其中一項包括發射訊號台。

影片中最常用到的是「人類控制器」,更準確地說,是成人控制器,只有十八歲之後的人方能被操控──這就是本片最大的笑點所在。多虧Robert Hoffman﹙該說是衰鬼男友﹚與Doris Roberts 精湛的演技與對打,讓預料之中的外星征服片多了點意外性。特別是Robert Hoffman的犧牲演出,特別是片尾的把妹戲,絕對是笑料百出!

couple.jpg

另一武器是「巨大化」,但這邊的目的只是讓故事的收尾能有高潮點。﹙怪物外星片的收尾之一﹚

**寓教於樂的題材

這樣的故事還能帶給孩子勵志態度﹙再次提到:國小群以下絕對受用﹚。主要是主角的讀書概念,影片闡述著學以致用的好處﹙也只有傳說中的45度角﹚,讓主角改了觀。

而主角姊姊的交友理念也因此事件有了改變──但對未到青春期的小孩,這段的理解恐怕還有點距離。

最後讓我值得玩味的,是親子關係的西洋觀念。若親子關係不好──通常與「離婚」、「分居」有關──孩子直呼不常見面的生父其名諱,如《世界大戰》、《2012》、《墨水心》等皆是如此﹙東方版的則見《崖上的波妞》﹚,這一點細節總會不自主地衝擊到我的價值觀。

family.jpg

**

總之,是部九十分鐘不到的輕快喜劇:放鬆心情,來場快樂的決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