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hronicle.bmp

總算,等到夠新鮮的材料了!

雖然不是絕對創新,但在市場上仍算小宗,年出產量十分稀有,實在彌足珍貴。呼,廢話不多言,直接進入主題!

我要讚賞的即是本片的類型:偽紀錄片。如同「mockbuster」的組合字,該名為「mock + documentary」的合體字,縮寫成了「mockumentary」。顧名思義,就是將虛構的故事以記錄片的手法拍出;該種類起源不可考,一說目前能找到的最早記錄在1950年代,如英國節目「Panorama」在愚人節播放的「Swiss Spaghetti Harvest」。﹙義大利麵從樹上採收!﹚


牛津辭典於1965年便將「mockumentary」納入其中,但遲遲等到1980年代方才盛行,如導演羅勃雷納﹙Rob Reiner﹚之作:《搖滾萬萬歲》﹙This Is Spinal Tap﹚。

該種片的特色不少,如即興演出,或至少得看起來是不經意的對話,不太會有文謅謅的對白。另外,沒有音樂的陪襯更能達到此效。其他如正式或非正式的訪談﹙如跟拍﹚、拍攝者的某程度參與、不穩定的鏡頭、能感受到某人對鏡頭說話﹙被攝者或旁白﹚……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ckumentary


這種偽記錄片的目的之一,就是得讓觀看的人於看後抱著懷疑:「這是真的嗎?」當然也有種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偽記錄片,而其內容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喜劇成分﹙因荒謬不實﹚。扣除這類,越接近現實的電影,越容易誤導觀眾,如《撼動生命》的訪談,還加入了真實名人的「背書」,我當下真的以為此為真人傳記電影。

超自然現象的題材,則是近期偽記錄片的方向。因對此現象總是半信半疑,有人說看到卻缺乏證據,言論僅能提供弔詭的氣氛,卻不能讓人信服,於是影像的存取便十分關鍵。越是「傳說」中的話題,越得以看似非經意的記錄,才能「取信」於人,否則只能落成「做假」的笑料。

拜電腦科技,許多「裝神弄鬼」的道具不再需要「一晃即過」,時間長度已足以讓觀眾看得清楚,又不會被視為「偽物」。近期很成功的如《第四類接觸》﹙早期像《厄夜叢林》﹚;而也有一種是明知道該「謎」是假的,仍想要一探究竟,如《全民超人》中丟鯨魚的新聞,《柯洛弗檔案》的隨手拍,挪威電影的《追擊巨怪》,某些鏡頭的以假亂真程度,讓人堅信不疑的態度瞬然動搖。

本片《念動乾坤》亦採用了偽記錄片的方式紀實,還選了不易處理的主題︰超能力。「施能力者」與「目標」得有一定的演技才行。由於屬「紀實片」,僅用音效施展的能力,沒有音樂、飛沙走石的副作用,或是「無形的氣」墊底,僅靠施展者的面部表情、肢體表現,一不小心就容易淪為惡搞片﹙如 David Blaine的魔術秀﹚;而被施展的對象得注重效果,如移動、旋轉,不能被人一眼看出是鋼絲或特效「作祟」。

就目前所釋出的預告片,第一眼絕對會讓人驚訝不已,但看第二次之後就會讓人想找破綻﹙如同觀眾想破解魔術的心情﹚,如鐵叉子與桌子碰撞的聲音是否逼真、車子的移動與手勢的搭配有無落差……這樣的片釋出的消息越少越好,讓所有的謎在電影中揭曉﹙就像看一場魔術秀﹚。

雖然本片到明年﹙2012﹚才上映,但短短不到一個禮拜,便有超過二百萬的點閱人次(估算十天內破千萬),真得說不能小覷臉書的宣傳性,也非得讚揚該團隊的後起之秀不可:不論導演或編劇,都僅26歲﹙1985年﹚,要角也全非面熟演員,就看此片能不能讓他們一戰成名了!

電影心得:超能失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