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_time.jpg

此為年度片單之外的電影,陰錯陽差之下,毫無概念地進了戲院。開場幾分鐘,因為播放師的人為疏失,完全不見字幕蹤影,直到主角進了工廠才浮現字樣;是故,一時間沒有頭緒,不知眼前是怎麼樣的架空世界。

等到生命的殞落,方才驚覺手臂上的綠色數字代表某種涵義。

啪的一聲,如漫畫中的亮燈,對話框裡,自然而然地浮現了古老緘言:Time is money。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的誕生竟不過三百年之久,出自班傑明.富蘭克林之口;原先強化的,是時間重要的「抽象」價值觀;而今,成了「實體」的利益。

將時間「物質化」的概念很有意思,引發我無止境的思索,度過一漫漫失眠夜;然卻不斷地被劇中的設定干擾,腦中的思緒不停流失,源源不絕的矛盾,每每打亂就要連貫的邏輯。

到底是什麼?

我將先入為主的「時間就是金錢」這番話丟棄一旁,眼前所見不過是資本世界,只是今日「流動的物質」並非紙幣,而是時間。但不只如此。時間尚有金錢無法取代的特質:「生命的延續」。

原來這藕斷絲連的兩者全攪和一起,難分難捨,增加了情節複雜度。

**自亂陣腳的設計,一眼即辨的疏失

沒有經濟學概念的我,只得胡亂瞎想推測一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此時空下生存的條件列出:

.出生自二十五歲,時間機制不會啟動;二十五歲一到,便自動開啟一年倒數生命裝置。

 
time cop.jpg

既然二十五歲是年限,於此之前,時間是否無法「儲蓄」或「支付」?顯然不行,否則就可先工作儲蓄﹙打工﹚,或是先預支而到其他區生活﹙因為有閘門﹚,或做為緊急資金﹙如親人時間快用完時﹚。更加延伸的,該時間不能被盜走,否則就會看到貧民窟裡滿地都是孩童的身軀。

如果以上前提成立,表示二十五歲以前沒有生存能力,生活空間受限﹙不能自在遷移﹚,非得靠成人不可。

.時間可以累積,可帶著走,或以時間磚儲存。帶走的數字最多13位:0000(年):00(月):0(日):00(時):00(分):00(秒)


number.jpg

Bug 1:以「日」為單位的數值竟只有個位數,一旦到了第10日就無法進位﹙1/3月?﹚;即便「時」、「分」、「秒」都滿額﹙9日/99時/99分/99秒﹚,換算後連15日都不到。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千禧蟲作祟?(ps. DS兄已指正,單位應為(/年)(52/週)(1~7/日)(24/時)(60/分)(60/秒)才對)

但時間磚的儲存並沒有額度,可高達百萬年。


時間的消耗來源:除日常所需﹙食物/房屋租金﹚,「作息」也需要時間﹙移動/休眠﹚。但時間的獲得來源:僅能靠交易﹙為他人工作﹚換得,言下之意便是:不能自給自足

 running.jpg 

Bug 2:如果這是個原始時代,或是農業社會,連自我耕種的生存模式都不允許──因為沒有收入來源﹙時間從何而來?﹚──二十六歲的大限一到,總將滅亡。

Bug 3:既然每個人的時間都僅能靠「交易」得來,不能藉由其他方式產生﹙物質不能換成時間﹚,也就是說,所有大於二十六歲的時間都是「奪來」的﹙正如富人所言,全是從他人而來﹚,於是乎,超過此年限﹙28歲﹚的主角,還說出這般義正詞嚴的道理﹙每個人不該擁有太多的生命﹚,就顯得十分可笑。

Bug 4:最嚴重的破綻出現在「絕不可能有人願意死亡」。因為外表維持在25歲,言下之意,其健康狀況也處在良善階段,除非意外發生﹙自殺/槍殺﹚,否則大多數人﹙窮人﹚會因時間不夠而逝,絕對不會是自然離開──這又讓主角的「清高論」自打嘴巴。

時間的交易:機械轉換,或是手臂的接觸

bank.jpg

撇開前者,重心放在「手的交流」。之前不停將重點放在「給予」與「強求」,以及手臂的位置,加上「有意識」考量,容易弄混。

原來只要想成「無意識」的流動就簡單多了。手臂在上者是接受方﹙比腕力時很明確﹚,下者為施予方,只要接觸,數字便自然流動﹙一定速率﹚,終止時機靠兩方自己決定。

**

casino.jpg

故事將重點放在「貧富差異」,但因核心價值的設定太多紕漏,站在主角的立場思考,就會讓思緒不斷短路。

就先不提以上條件的矛盾,主角於母親死後直奔格林威治的動機,讓我不是很了解。雖然口中說著「要從那邊討回來」,採用的方式竟是裝凱子,到賭場玩命式地賭運氣。

要從有勇無謀的小子身上學到什麼,就只有無比神運及任性行事可言。

而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女主角,說到底就是個衝動的富家女,很典型的為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普通的冒險,又加入看似複雜的不完善背景設定,讓《鐘點戰》成了名副其實的「終點站」──即使搶遍了所有富豪,我也看不出這最終會有什麼幸福美滿的日子;最後一幕的冒險,對我而言,那不過是「短暫樂觀」的自爽結局罷了。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