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acifier.jpg

不可思議,本片竟有全球將近二億美元的票房實力。到底,當年是什麼樣的噱頭,讓本片能進入年度二十大票房排名?左看右看,唯一特點︰「凡迪索第一部非動作片」。﹙非主打﹚除此之外,我無法想像口碑的發酵能力,能號召如此多觀眾進場……

等等!我好像瞭了,某些觀眾可能以為能看到凡的身手而買票,殊不知武打戲只有碎花式點綴──而那些最澎湃的動作鏡頭,就僅出現於開場數分鐘──就這樣獲得破九位數的票房。

我原先是這麼期待的嗎?似乎不然,打從開始就知道這是「喜劇」為主、可能「親情」為輔,「劇情」與「動作」為包裝的影片,所以反而沒有料到「驚心動魄」的開場,所預想是:動作明星與孩童互動的類似電影,理應會很有趣才是的阿……

但我不斷等待由衷發出的笑料,沒想到絲毫沒有被取悅,只是一段等結局的漫長路。我反省自己:是太嚴苛了嗎?不,巨石強森、阿諾與孩子的對戲還蠻合我胃口的呀,難不成……

bicycle.jpg

細細斟酌凡迪索、孩子群、劇情,似乎發現了什麼。

這麼說好像很殘酷,但就是覺得「演員自己好像沒有很投入」,明明是搞笑﹙一看便知﹚橋段,就是少了點自然,就像看了一場有冷笑話的電視節目,更慘的是,是那種會讓人想轉台的類型──因為所營造的氣氛不是歡樂,而是尷尬。

babysitter.jpg


看本片時,就不停出現快轉的衝動。

這樣的問題出現在凡迪索與孩子的互動。因角色塑造吧,凡迪索是個不言苟笑的軍人,許多時刻都是以「嚴肅」的臉孔看待,加上沒有太多面貌特寫──這通常又是喜劇的來源──所以沒法讓人放鬆。

最初與孩子的「接觸」,原先笑點的追求就是「外人進入他人家中的衝突不協和感」,但以上不旦連會心一笑的程度都沒發生,所欲鋪陳的情感又十分膚淺,轉折處格外強硬,完全無法進入人心。

**配角角色群

baby.jpg

先說最得我心的小孩了。泰勒,是個不足歲的嬰兒,只要露臉就能贏得注意﹙嬰兒無敵的天賦﹚,而唯一讓我發出微笑的就是上尉幫泰勒洗屁屁的方式:用馬桶浸泡!

peter.jpg

再來是彼得。可能我淺意識裡,喜歡還未能表達的孩子,所以他「任性」的取鬧﹙其實也只不過是亂丟餅乾、亂拉餐巾﹚,都還是我可接受範圍。

Morgan York.jpg Max Thieriot.jpg

大孩子的表現就差強人意。最不愛的就是露露小大人式的發言,老成的語調與對白﹙那段向上尉的「表白」據說是真實發生的事︰小演員第一次見到凡迪索,就說出類似的話語﹚,只會覺得此就是「兔崽子」的年齡,而不會認為有趣。

處於叛逆期的國中生賽斯,不想溝通,所作所為都與上尉不合拍;後來一查,原來是孩子所想要的興趣與父親不同,前者喜愛舞台劇,後者要他加入摔角社,但因父親要求所以勉強答應。這段衝突原先可處理的很動人,但卻用了很無趣的方法改變﹙舞台劇導演罷工﹚。



Brittany Snow.jpg

而大女兒柔依也不願服從上尉所指示,其最想傳達的就是「釋放壓力感」﹙因為父親不在緣故﹚,所以找朋友來家開派對,交了不入流的男友,不願上駕駛課﹙可能是不想被教練管教﹚。但其心境轉變竟然是由於「壞人侵入」!

不難看出,所有轉折都是靠「外力」幫忙達成。

 

Lauren Graham.jpg Brad Garrett.jpg

故事中的兩個教職人員,更是畫蛇添足的角色。根本不需要的愛情戲,也不需要逞英雄的戲。不得不說,學校首度碰面的那場戲,是我認為本片裡最「慘不忍睹」的橋段──好像看到校園營隊中,惜別晚會裡會出現的粗糙「小組劇」。

**

family.jpg


主劇情的易猜程度就不用多說了,解謎的懸疑性不高﹙只有通過「火焰大挑戰」時讓我驚喜了一下﹚,有的根本是硬湊﹙戒指的線索?﹚;而幕後主使者更別提,絕對是週遭的人﹙連放「假消息」都沒有﹚。

我想,非得對凡迪索有「愛」,才有可能喜歡本片了。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