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bmp

本片為「Cruel and Unusual Films」、「Animal Logic」、「Village Roadshow Pictures」三家工作室合作下的成果,第一個為導演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自立的工作室,後兩者的前作之一為《快樂腳》,所以影片不僅有導演獨到的風格﹙慢動作﹚,也保有類似《快》的特色。

不可否認地,動畫中目前最接近「真實」畫風的,除了光魔工業的《飆風雷哥》,本片與《快樂腳》鐵定名列前茅,勝過真人補捉技術的作品﹙因人類的表情難以完全複製﹚。

看看飛揚的羽毛,展翅高飛時的自然樣貌,活靈活現的鳥眼,若不配上真人語言,絕對能做出鳥類攝影的「仿記錄片」。如果單單是看畫面,《貓頭鷹守護神》一定是完美的作品,每個片段都能做成掛於畫廊的傑作。不只如此,閃耀金屬光澤的裝備,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金屬色彩實在難以表現。

ocean.jpg

但它不只是畫作,還是會動的「圖片」;於是,其內容便相當要緊。整體看下來,色彩實在勝於故事本身太多,難有延伸的感動。

**兒童向?成人向?

family.jpg

先看看鳥類動畫。多年前的《鴿戰總動員》就讓我認知到,飛禽類的內容實在有限,大都會放在「飛行勇氣」、「飛行技巧」等鳥類特性。若是單純與動物競爭,同種的正邪大戰必然上演;若與人類交戰,又免不了「逃難反抗」的戲碼──彷彿只要動物會「說話」,就避不了人類思維。

能做出些許變化的,就得從鳥的種類下手。本片主角為貓頭鷹,所以從開始就展現其屬性:肉食動物,包括老鼠、蛇﹙動畫原則一:會說話的獵物不進肚﹚,而吐出不能消化的團狀物稱之為唾餘﹙pellet﹚,如骨頭、毛髮,但影片中所提的是鳥的器官砂囊﹙gizzard﹚。影片不斷強調得相信自己的gizzard──個人解讀是將之當成「guts」看待,大概就能理解一二。其他還有夜行行為、大型貓頭鷹會捕捉小型同類等等的特性都有被描繪而出。﹙未能查到「月盲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2%93%E9%A0%AD%E9%B7%B9


情節上,不出乎意料地,走向了其中一種模式:生物之戰。所以有典型的冒險旅程:落難、遇險、重生、解救;只要一開始知道主角是誰,外加善惡分明的設定,適合孩童的理解範圍。確實,將它視為兒童取向,《貓》算是中等佳作:明顯的邪路不可走、夢想與勇氣的一體兩面,可當成是教材般看待。

不乏些「進階式」的智慧,如傳說中的英勇行為,不過是美化的結果,真相的「殘酷」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blue bird.jpg

導演也沒忽略喜愛「重口味」的觀眾︰刀光劍影,鳥爪所現的利刃迎面撲來,一刀劃下敵人,只差沒有血濺螢幕,大拍鳥屍。

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導演都還算有兼顧到,理論上應能達到某程度的滿足。

**未能詳述的劇情

paradise.jpg

但它仍有改編常見的特點︰鋪陳不足。三本童書的濃縮,許多情節都交代不清。

主角兄弟間的關係最為粗糙。兄長克勞德﹙Kludd﹚不知從何而來的敵意,原先只是對弟弟索倫﹙Soren﹚的不屑與百般嘲弄,最後竟於緊要關頭棄之不顧,並於終戰置之死地,十分強烈的轉折﹙只靠著敵方的甜蜜之言便降服於之﹚,讓我懷疑是否少了什麼環節。

不只如此,最後連向雙親的提及也沒有,怎不令人質疑克勞德其實是「私生子」?

而所有的冒險與磨練也十分短促﹙要不就全部去除,要不就詳加描述﹚,所以那些所謂的成功都僅靠著「信念」﹙就全推給gizzard啦﹚,這是好聽話,但說穿了,只不過施行了「主角無敵」的招式。

**難辨的外形

youth.jpg


另外,外觀的辨認也得費心才行。

即便動畫水準高,要從同類動物再做個別特色,實在有難度,雖有高、矮、胖、瘦、顏色、外觀等變化,但對於人類的理解而言,「面部象徵」是最大的辨別點。如我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分辨的出兄弟倆的不同,且大部分得靠配音的協助才行。

片中最具特色的,第一是蛇﹙一看便知﹚,再來才是小隻的貓頭鷹﹙Eglantine﹚,除此以外,就是三隻白貓頭鷹。其它灰撲撲的色彩讓我索性放棄辨認,端看所屬的陣營即可。

**

除了成本的優勢﹙竟低於一億成本!但可能是澳洲而非美國團隊緣故﹚,雖尚有十餘本現有的續集,若要再度翻拍成大螢幕,恐怕還有些難度吧。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