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

原先,我已打定將《超級戰艦》看成多部電影綜合體,沒預期會看到新氣象。神奇的事發生了:長久以來,我對控制室的「假歡呼」始終保持冷感,帶點厭惡;這一次,我總算得到共鳴了!

原先,我預想《全民超人》的模式將會被複製:前大段可圈可點,後一小段完全不入味。本片加重了調味料的後座力:它取消了《全》的入口即感受的猛勁,採用慢條慢理的醞釀,調出後勁十足的配味。更明白些,前四十分鐘淡如水,末三十分鐘熱淚爆衝:因為此刻前四十分鐘的味道完全溢出,既爽口又回甘!

我忍不住亂下定言了︰條件如下──對手︰不能﹙來不及﹚溝通的外星人;反擊方:軍方武器;雙方攻擊模式︰團隊合作。根據以上設定,若要看空戰,絕不能錯過1996年的《ID4星際終結者》;陸戰背景,不妨參考2011年的《洛城異戰》﹙一時間想不到別片﹚;若說到海戰,《超級戰艦》的威名可能會稱雄一陣子了。

**背景簡介


enemy

快速地瀏覽改編背景︰《海戰棋》原是1931年的紙筆遊戲,1967年有了圖版遊戲﹙board game﹚。頭一遭變成電影版。﹙腦袋又開始胡思亂想了︰圈叉、賓果、跳格子等等兒時遊戲,有可能擴大成電影規格?﹚

孩之寶、Film 44製作,環球發行﹙Logo還出現100週年﹚。孩之寶是全球知名的玩具製造商,發行許多知名玩具,如「變形金剛」、「特種部隊」,也就不奇怪兩者電影版的改編來源之一便是與之有關。

預算兩億﹙《ID4》的年代才七千五百萬﹚,回本理應不成問題﹙個人認為,不差遲了一個月才上映的北美票房,北美海外就已足夠﹙目前5500百萬﹚﹚。自然也有變數,之一如本片男主角上部作品不過是前個月的事︰《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而該片評價與票房不如預期,就不知會不會影響到本片票房了。﹙還有看到主角「可惜」不是演他哥的亞歷山大史科斯嘉﹙Alexander Skarsgard﹚的評論﹚

Alexander Skarsgard

另外,演員除了連恩尼遜﹙Liam Neeson﹚、淺野忠信﹙Tadanobu Asano﹚、蕾哈娜﹙Rihanna﹚,其他一概都是第一次接觸,自然產生了新鮮感。而起初以為男主角泰勒基奇﹙Taylor Kitsch﹚不怎麼高,但後來才知曉亞歷山大史科斯嘉與連恩尼遜都是193公分,「僅」183公分的他就顯得嬌小玲瓏多了。﹙題外話︰一開始我還將主角認成湯姆哈迪﹙Tom Hardy﹚﹚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tleship_(fil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9%E4%B9%8B%E5%AF%B6

http://boxofficemojo.com/franchises/chart/?id=hasbro.htm

**相似之處


rolling

整體來說,沒有看到太突出的劇情。正如我看到預告片的感想︰將戰場搬到海上。

[1]外星人的戰艦建立「基地」:《星際終結者》是在空中,《世界異戰》、《星際飆客》則在陸地。開啟防護罩勢在必行,所以一定會看到戰機猛衝護罩而被撞毀的鏡頭。

[2]雙方交鋒也是必然結果──差別只在於誰先起頭。大多數片都是異客先動手,本片很巧妙地﹙卻沒指出﹚暗示著︰這回是人類先出手的。降落失敗,所以撞毀不少建築物,這一點就讓人類方失去判准能力,高層先派出戰機探探「敵情」,沒料到被防護罩擋下,於是人類方「釋出」敵意,將砲口對準異客戰鑑。出於自衛,於是發動攻擊。

[3]人類方的領導統御︰跟《世界異戰》沒什麼兩樣。菜鳥﹙?﹚軍官領軍,衝鋒陷陣。不同的是,《世》強調士官士兵的能力,而本片則將焦點放在軍官上。另外,本片的軍人僅強調幾人,船上除了兩名軍官﹙男主角加日本軍官﹚,一名士官長﹙壯碩者﹚,一名士官﹙蕾哈娜﹚,一名很像士兵級的角色,其他角色都十分的平面化。

blonde  

[4]很「麥可貝手法」︰一度我以為這是麥可貝的作品。強調女性的玲瓏軀體,長金髮,動不動就展露身材,也有露一手解救地球的能力;爆炸畫面,慢動作、旋轉鏡頭不少,攻擊停機坪就像看到《珍珠港》與《變形金剛1》的綜合體,發射通訊也和《變形金剛3》沒兩樣,連向老兵致敬也在《變3》出現過。

**爽度之處

ship

梗有所交代

雖相似處頗多,《超級戰艦》的爽度遠勝於《變形金剛3》。原因正是去蕪存菁結果。不要搞太複雜﹙很容易破綻百出﹚,但「有提到的」反覆使用,就能讓觀眾除獲得爽度外,還能有額外的驚喜。

《超》所埋的「梗」就是緩慢的開場後四十分鐘︰介紹服役、傷殘的老兵,以及「博物館船艦」,讓這些看似背景的訊息在後頭完全釋放,老兵一出場,即便過去再怎麼厭惡英雄主義的我,還是忍不住滿腔熱血起來!

不是小夥子的年輕力盛之舉,而是前輩的老當益壯的衝勁。那股退而不休的能量,在搬運千磅砲彈時全然展現,當時戲院內可是驚嘆連連!老船艦的能耐亦不惶多讓,看過腳踏車、機車、汽車甩尾不再稀奇,巨無霸船艦的倏地擺身才可讓人大開眼界!

任務的設計

而最讓我猛點頭的,就是以任務失敗、成功的劇情互相交錯,不像之前的片非將某方打到谷底,然後再做一次大翻盤;或是非得一一擊破,剷除後患不可。首先被異客打爆之後,軍鑑上載上了日方的人,然後慢慢研討策略。先是研究波浪高度,再將位置重疊,取代雷達功效,而在第三到第四次才準確擊落敵方──此刻歡欣的情緒著實地影響到我。

這樣被影響的亢奮情緒還有另一個原因:過去那些興奮者都是遠在天邊的「嘴砲者」,喔不,是指揮總部,而今參與的全是在第一線的人,那份心情自然「第一手」地傳達於我心──多虧船艦指揮官直接抵抗「安逸」的天邊出一張嘴者。這樣的「附加價值」是:不會有「總部」的觀點,所以也就不會有各各擊破的畫面。﹙如片中就無拍出那些已登陸攻擊的「溜溜球」之下場﹚

突擊的成功「得來不易」,依照過去電影的慣例,此刻就會想盡辦法對外取得聯繫,以此進行內外夾攻;《超》又再次地打破我的既定想法,「硬生生地」將這大功臣破壞殆盡。加上後來的老兵軍團,可真是高潮一波又一波。此刻的我,已經讓我對《超》充滿無限「敬意」── 本片巧妙地發揮高潮「迭起」,沒錯,正是要起起伏伏才是過癮!而又萌生了想法:既然傳言《變形金剛》仍有續集,可不可以給本片導演拍?


navy  

武器與場地

武器的全部出動是另一波情緒推進。設了一場詭局,接著方陣快砲、魚雷、飛彈一併發射,「Boom!」,絢爛的煙火秀頓時上演。

戰鬥場地的「分配」也十分的恰當,主軸是海上,陸地上﹙山上﹚的戰鬥僅是點綴之用,適時地調適「味道」,讓人對海戰不會有看膩的情況發生﹙如果一直拍海戰,絕對會產生停滯不前的悶氣氛﹚。

英雄主義的分散使用

另外,兩軍的合作也是重點。本片不用擔心「美國觀點」的完全勝利,不僅在足球賽事上使日本得到一次勝利,而在海上想出偵測敵方的位置者,也是日本方,這樣的交錯發展,正是我最想看到的「合作片」,不會有「耍帥都給A耍,吃鱉鏡頭僅只有B的份」的偏頗情形。

Tadanobu Asano

沒有過度詳細交代的瑣碎情節

這一點的喜惡程度,就得看人。如男主角的受訓過程被忽略,最後事件告一段落,直接跳到頒獎,也省略了某些片段。就我而言,這樣的取捨十分恰當,重點提及便可,不須細數家珍似的全演出來。

**美中不足

有沒有不喜歡的地方?有,還是很強烈的那種。

如配樂出現的時機點,有時會讓我情緒中斷,最明顯的就是男主角哥哥告知男主角被免職後,原先預期聽到至少一點悲傷的襯底,沒想到接的卻是「突兀」的歡樂音樂。

而片尾的頒獎,是我覺得本片最不必要的片段,很明顯地,就像「殺青戲」,大家都在舉杯慶祝,隨便拍幾張合照,交代一下;而沒有頒給老兵的片段,也實在很說不過去。這樣的結束,會讓我覺得虎頭蛇尾。﹙如果隱藏片段不算的話﹚

**外星人是否有敵意?


Rihanna

《超級戰艦》中,最讓我想去探討的,是異客的企圖。

之前一直被科學家的話帶著走︰它們光臨,就會是印地安人與哥倫布的交集事件重演──於是,潛意識中被「植入」了他們就是來攻擊此處。

可先出手的可是我方﹙若沒將砲口對準它們,對方就不會發動攻擊﹚,反擊自衛成天經地義之事。但為何更進一步地破壞高架橋,一時間想不透,只能將此歸於「怕人類方仍有攻擊的能量」,所以先下手為強。

它們並沒有傷害人類,捕捉人類的意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過無害的人類,僅攻打那些有「惡意者」;在此途中,還似乎想傳達什麼訊息給人類,僅有一人接收到──即是男主角──而該人屬於衝動型,所以對於獲得的資訊不多加思索,也沒有與他人探討。﹙話說回來,那個短暫的片段到底想表達些什麼?﹚

於是,衝突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借用」通訊器材的意圖也很一目了然:既然不斷被攻打,唯有請求後援。當然,依舊被人類視為「它們就是來占領地球的」。

這樣未解的「隱藏訊息」,讓我十分盼望續集的誕生。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