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line-poster

又一次的反骨作祟。大眾讚賞的好片,就隨手拿起放大鏡,以最高規格檢視,端詳是否趨近完美;飽受批評浪潮的差片,則展現無比的憐憫心,替它找尋有否值得翻盤之處。

《天際浩劫》就在我「關愛眼神」的推波助瀾下,將「差片選單」的勾選筆跡輕輕地塗淡了些。  

《世界異戰》與《天際浩劫》之爭

people

飽受批評不是沒有原因的。最大的爭議莫過於題材的相似性。做為《世界異戰》的特效公司負責人,加上原是該片導演,這般「偷渡」的行為昭然若揭。

然就觀眾而言,影片好不好看才是重點。兩片的出發角度不同,《世》以軍人為中心,重點放在團隊合作;《天》則以散沙般的小市民為視野,從頭到尾都在爭執。如果就進展來說,《世》範圍廣多了,於整個都市活動,還能主動出擊,《天》則是鴕鳥心態,活動局限於高樓之內。

但以格局來說,《天》相當有誠意,怪獸的出沒沒像《柯洛佛檔案》遮頭遮尾,也沒有如《世》到最後才出現異形基地;很快地,《天際浩劫》僅用了十五分鐘交代前言,接著全是怪物的時間。如果就深度而言,《世》片好些,但就視覺效果來說,《天》仍有值得嘉許之處。

《天》在正片之外,拍了不少「仿記錄片」,雖內容同出一轍﹙無警覺的一群人,物體出現,螢幕消失﹚,短短的數十秒,倒也吊了不少胃口。

flying

怪物的組織與功能

於是,我的第一個大拇指就給了怪物體積。人類對比下,身軀之渺小;那樣的壓迫感,真得感謝出品者是特效公司,使視覺效果勝過可能會被吐槽滿點的電視電影。且老實說,這麼大型的生物可不「常見」──一般電影會將之當作「王牌」,不到緊要關頭絕不露面,《天》很慷慨地讓此怪物一再登場。

但龐然大物的模樣就不怎麼稀奇了,我認為其設計與《世界大戰》相仿,都以長觸手,長肢體運行,如同水母,於空中優遊自在移動,穿梭於樓房之間。這也讓我想到《迷霧驚魂》──霧裡看花下的怪物模樣也許就是長這樣了。

小戰艦、大戰鍵、母鍵,我想設計老是脫離不了「近乎圓盤模樣」──主體如《ID4星際終結者》、《第九禁區》都已強烈放送。但有一幕則算少見:被擊毀的母鑑內的戰鍵,如同被灌水的蟻穴,軍團傾巢而出,好不壯觀!

功能則有些意思。先是放出藍色的璀璨光芒。選擇藍色當吸引光源,選的真不錯:若是黃色、紅色系者,可能偏向耀眼,不易讓人們注視;綠色又有點太溫和,不怎麼引人;藍紫色卻有莫名的誘惑感,那般迷人。﹙這純粹是我個人觀感:替聖誕樹裝飾時,聖誕燈泡,我特別喜愛藍紫色﹚

不如一般的外星吸塵器,用光線使人們變異後,就宛如多了無形的引線,將獵物全數收回。

而它們吸食人類狀,也算新鮮:往常被帶進鍵內的人類都「完好如初」,直到被上頭的怪手挑中,才有生離死別的芭樂戲。《天》不囉嗦,雖然被人類攻擊,但它們不急著打爆生物血漿──應該說蚊蟻之咬般的攻擊,對它們毫無傷害──直接吸入體內,否則就是拔頭換腦,以此為食。且無敵功能:具有再生性。如此特殊構造,於本片並無說明﹙其他片就會有解剖外星人,分析其弱點的橋段﹚,卻也不會影響進度。

而片子也留下未解之謎:到底外星客怕不怕水?只提到「似乎」沒出現於水邊,但不表示就畏懼水源──同樣地,這解釋就等未來的續片了。﹙當時說會拍成系列片﹚

city

毫無進展的目的

裹足不前,肯定備飽受批評。一來是由於被快節奏慣壞,沒有進展,就等同於張力不強──預告片恐怕讓人「妄想」見到激戰,卻什麼甜頭都沒嘗到。這般情況,跟兩年前的《柯洛弗檔案》不相上下──結束後的直覺反應:什麼?就這樣?

但讓此狀況更加「惡化」的是,觀眾「無所適從」的徬徨之心。習於將重心放在某位主角上,期許他﹙她﹚說出英雄式的豪語,抑或使人激賞不已的舉止:於是,雙眼不斷搜尋,卻找不到可以依賴的人,每個角色的「個性瑕疵」之大,讓人難以發揮「包容心」。

一方面失去耐心,另一方面又缺乏「投影角色」,絲毫沒有共鳴,也無獲得爽度的雙重打擊下,忿忿不平地離開眼前的影像。

我得承認,首次觀看,眉頭直深鎖,一股怨氣無處發;但二次觀看後﹙自虐性格?﹚,發現這樣的安排不無道理。《天際浩劫》僅是以不同方式展現「無助」。人類的急中生智、計策謀略可多了,主動出擊的決心看別片就好,本片就是要以小老百姓的無能為力為主調發展。

手無寸鐵的生物,先天的直覺反應:躲藏,如同遇獅子的牛羊群,絕不可能於第一時間內回頭反撲,因這是自尋死路──肯定亡於利爪利牙之下。片中的女性同胞可不是安傑莉娜裘莉、蜜拉喬娃維琪、凱特貝琴薩……等勇猛女將,她們不過是世上的弱女子之一,固守原地保命,是最佳保障;男性就不同了,有了槍枝,就認為有恃無恐、能到處探勘,至少有一器具自保。

然後一步一步地,接近死亡的道路。怪物一腳踩下,多舌取物,隊伍瞬間滅了一半。這邊也替觀眾解釋了存疑:人類是有出擊能力,只是徒勞無功而已。(不過有一點難理解的:路人夫婦的角色用意為何?從頭到尾不到十分鐘,也沒實質功能──完全是拖戲的角色。)

Eric Balfour

男性角色──男主角的懦弱與轉變

管理員的出現,讓觀眾的角色焦點更為明朗化:就是白人高個兒。在這之前,定位不明,不知該將重心放於何者;自強勢的管理員現身後,就能確定本片重點就是「此高個兒個性的變化」。

得知女朋友懷孕的反射動作:「怎麼會?」享受春宵一刻的溫存,浸淫於舒暢爽快的瞬間,卻對產生的果一臉茫然,束手無策。朋友的建議、管理員的掌控全局,再再顯示,此高個兒的臨危時大慌大亂的窘狀。要不是他受到神力「眷顧」,否則途中就會見祖先了。

片尾的突然轉變並不牽強,剩餘的人心讓他保有理智,能讓他解救心上人﹙好吧,說穿了就是要鋪續集梗﹚──表示真愛無敵。(不過說也奇怪,女友也被照射到了,卻沒有得到神之力?)

David Zayas

男性配角的對比

另外兩位男性也就容易理解了:男主角朋友不願坐以待斃﹙瞧他的創業精神便知﹚,認為自己的判斷並無差錯,憑恃小手槍就能闖蕩過關──如他對「怪物畏懼水源」的執意,使他不願靜待:但他的依據不過是觀察而來,根本無從信之。

管理員則屬於龜縮型,或說好聽些︰以退為進。他認為自己自足就可,敵人自然會離開──事實上他怕得要命。換個角度一想:如果他真認為躲藏有用,那為何會出現在地下室?我想他最想找到的是「同伴」,對同伴說話就能增加自己的信心,肯定自己的判斷﹙否則就不會大呼小叫了──典型地想用巨大音量、複誦理念,來壓過他人的想法﹚

Scottie Thompson

女性角色的插花

女性依然是弱勢者。三名女性有共識般地,都決定待於房中;都認為男性是仰賴的一方﹙《異形》、《魔鬼終結者》看多了,實在看不慣悶不出聲的女性﹚──此番設定,能發揮的空間不多,僅剩尖叫、藏匿、爭執等屬於受保護的一方會有的行為。

儘管如此,我仍對男配角正宮的舉動略有興趣(女主角反而很好猜)。男配角明顯是花花公子,連助理也下手,女配角雖有所感,卻直到發現照片時才驚覺。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明明危機當前(異形都入侵了),竟還有精神去理會情愛之事,硬是要跟男配角吵。

這時機點讓我看的當下,不禁噗哧一笑:性命都危在旦夕,還能將此事放在第一優先──這分明就是領便當的料子﹙噢,如果此變成女主角的個性,肯定讓人的不耐度增加千百倍﹚

attack


並非完美無瑕的特效

最後再提提特效畫面好了。最棒的片段出現在攀爬大樓,巨形物或而飛行、或而行走,壓迫感十足。如果能再多些不同造型,定能多些驚喜。

其他就沒那麼精緻。藍光吸人鏡頭雖釋出不少「偽記錄片」﹙有軍方的有家庭的有朋友的有情人的、也有國外的﹚,但看來看去都是一個模子,吸人的片段也有些距離,所以也無法看清到底吸的是何物。

最讓我傻眼的,是左側噴射而來,一把抓住直昇機的舌頭──這樣的特效,常於電視電影中出現──應該是片中最不精緻的處理了。

**

如果往後真有續集,我應該也會欣然接受,不過我想「電視框」就夠我樂在其中了。上戲院……得看我屆時是否能中個樂透,有個閒錢才行吧。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