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the Mountain poster

    憑良心而言,《山下怪談》不管從哪個角度切入,都不會是上乘作品;作為童書改編之一的電影,卻想要於九十分鐘內詳細說明,可能性微乎其微,甭論精彩可期;於是,恐怕得於我所列的青少年奇幻影片的墊底名單中,狠狠地刻上一筆。

    但作為個人首部接觸的紐西蘭電影,我不得不猶豫一下。畢竟,非好萊塢的奇幻或科幻片,量數不多,格外地彌足珍貴;挪威的《追擊巨怪》,俄國的《黑色閃電》,《日巡者》,《夜巡者》,或是德國的《鬼磨坊》等,都是中上之作。而此片規格,老實說,與美國的「電視電影」相差無幾,內容,剪接也有著不流暢等明顯缺失,但我不得不開啟「寬容之心」,佇足沉思半晌。

    **缺失:橫屍遍野

    依照我個人排序,《墨水心》(尖叫聲四起),《波西傑克森》(驚訝神情無限大),《光明追捕手》(超進度),《風暴剋星》(小鬼神力),《怪奇馬戲團》(可惜的系列作)等等是我拿來襯托的底線之作,若《山下怪談》為好萊塢片,等級則榮登在寶座之位。

    第一個讓我頓的點是「心電感應」︰不說出口,如同內心戲的表現,很容易陷入八點檔的無限迴圈:無止境的捫心自問與沙盤推演。但這是非戰之罪,我後來心想:畢竟是重點之一。若沒有心思交集,就沒有後頭劇情的延伸。

    鏡頭的停留過久與無意義的對話,讓我瞬間頓悟:阿,無法挽回的悲劇了。該怎麼說……最大配角:男主角的表還堂兄弟,有夠多無謂的延續鏡頭,如詫異過久(看見三人瞬間移動的反應),與女配角的橋段過久(我根本不關心阿),這樣加諸不少戲於配角上,焦點不甚集中。

    反派當然是大問題。我一直聽到"Die",好像已經沒別的台詞可說;互動,對決就不用多提了,冏字無限。小囉囉一堆,嘴砲無敵,大魔王完全沒出擊就掛點,如此還能稱之為反派?怎可能讓人認可。

    Tom Cameron  

    女主角也選得不佳。這一點讓我再次思考:原先以為演奇幻片不需太多演技。我真是大錯特錯。一旦演員不投入,再逼真的特效都會有格格不入的情形,更何況是不入狀態的演員了。如驚慌失措樣,讓我無法感受她是「由衷」害怕。

    男主角的能力啟發也與《獵殺第四行者》頗類似:「手中燈泡」轉變為「發光石」──重點就是要雙子連心,才有可能創造奇蹟。等等,在這之前,卻沒解釋他們倆為何是「萬中選一」,只是因為家逢巨變就有了綻放光芒的資格?這好像有太泛泛點。

    劇情的連貫性與詳述性就更慘烈了:全部圍繞在要毀滅地下怪物的目的而努力,邪惡方則要使之復甦;我卻沒看出「輔助者」的貢獻所在(只給了他們石頭),也不知反派該怎麼使地下怪物重返人間。

    總而言之,問題多到不行。

    team

    但我卻還能接受此片(至少不會於看完後說出:這是什麼X片!),真得感謝第一次的接觸:火山(這回才知道維蘇威火山在紐西蘭),紐西蘭口音(害怕:scare/skir/),自然還有些美景(清澈湖水)(最想知道是避難洞的歷史:不知道是不是胡謅),或是紐西蘭的生活形態(台灣人最愛的移民地之一)等等。當然,也可以看到紐西蘭青少年的演技(過去,澳洲成年演員的演技倒是看了不少:妮可基嫚,休傑克曼,羅素克洛等)。

    話雖如此,上述的語詞仍透露「自我安慰」之感。在本片之前,1980年代紐西蘭就拍了迷你影集版,評價似乎好些--也許該去瞧瞧才是。(就不知市面上是否租的到了)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