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

 

這一等,竟然就是十年。

《魔戒》在我心中地位如此的高,至今於我心中的排名地位依舊不搖。每每一有新的魔幻片,我免不了將之與《魔》較量一番;仿效它的作品,已多得不可數,如數匹馬穿越山林,涉水追逐的場景,或是半獸人,戰士的化妝服飾,攻城的狀態等,都在後續之作中能見其蹤跡。

這三部曲,大為改變我的觀影經驗﹙後來所看的電影,所寫的心得泰半是奇幻片﹚,以致於三部曲落幕後,有一陣子境變得十分落莫(莫名地擔心:怕再也看不到絕倫鉅片)

前些年耳聞有意拍攝前傳的消息,我樂不可支。今年預告甫出,我滿是激動地點下連結:一聽到久違的配樂,萬根毛髮頓時豎立;袋底洞,甘道夫現身後,全身雞皮疙瘩不知來回起了幾趟;更別提矮人低吟 《Misty Mountains》時,我的熱血分子躍動到無法克制的地步,熱淚竟不停地流下。

上映前幾個月,我複習了原著。前傳有著三部曲所沒有的輕鬆氣氛,沒有過於沉重的議題。不擔心嚴重的傷亡問題,盡管享受冒險夥伴間的鬥嘴,同時間又能沉醉於千驚萬險的旅程中。看著栩栩如生的圖像,腦中的想像已無法停歇。

望穿秋水,終於盼到上映週。

 

beginning



懷舊之旅,冒險啟程

我進了戲院兩次,就為了彌補曾有的落寞感。大導演彼得傑克森真夠意思,首部曲就有169分鐘,自《魔戒三》之後就沒有坐過這麼久了。

Dear Frodo,我的老天爺,儘管聽了無數次,還是頗具感染力。比爾博老者的嗓音,帶出了多少回憶;跟隨著他的步伐,走遍了記憶中的袋底洞。一個轉眼,佛羅多的現身,簡直就看到巨星似的,我內心的小劇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連結點」──比爾博的回憶──開始娓娓道來,實在是個貼心的設計:這樣,觀眾就會忍不住去租《魔戒三部曲》回家溫馨一番了。

夏爾,懷念的綠油油小鎮,隨著敞開的大門映入眼簾,比爾博的白煙捎來了斗大的訊息,「An Unexpected Journey」,隨即展開的,就是數場不凡的冒險。

 

Peter Jackson


彼得傑克森:貼心的導演

數年來,我總對某些電影刪除原著劇情而感到遺憾,但彼得大導演,肯定將《魔戒》原著讀了數遍,不僅照顧了細節,也拍出了原著所沒有的片段(我指的是前傳)。能帶給觀眾這樣驚喜的導演,實在不多。

首當其中的「驚點」,莫過於矮人的一一出場。我已能想像,若到他人之手,不是刪減角色,就是讓印象平面化;經由彼得導演的介紹,雖然未能詳記十四人的外貌與姓名,但已知八人之多,剩下的矮人印象,就等著續集補齊了。而袋底洞的片段真是鉅細靡遺。收拾碗盤的片段正是原著中的詩歌,我之前從不仔細看原著所述,這回藉著歌聲的輔助,文字全活了過來!更別提索林帶頭吟唱的《Misty Mountains》,到此已值回票價,不虛此行。

 

dwarf

 

"Far Over the Misty Mountains Cold,

To Dungeons Deep and Caverns Old,

The Pines were Roaring on The Heights,

The Winds were Moaning in the Night,

The Fire was Red, it Flaming Spread,

The Trees Like Torches Blazed with Light."

 

「遠渡深峻霧山,
抵達深邃地窖與古老洞穴,
松樹高聲咆嘯,
風聲深夜低吟,
炙紅火焰延燒,
如火炬般的樹枝,迸發光芒。」

 


grey

 

第二個驚點,褐袍巫師的出現。這一段正是前傳中沒有提起(於三部曲中才有的橋段)。極度地愛護動物,亂髮都可成鳥巢,具有與動物溝通的能力。當然得提到驚人的特效,活靈活現的刺蝟與兔子,即使近距離觀看,也「毫無破綻」。

第三個驚點,石巨人。書中所描述的,不過是數行字的描述,沒料到真有龐然大物。身軀對比之大,我想到了《怒戰天神》中的大魔王,但誠意度比《怒》高了好幾倍:我能感受到近距離「衝擊」的刺激感!

第四個驚點,與咕魯的猜謎遊戲。導演真的將遊戲放上了螢幕(《哈利波特4》連一個都沒放),畢竟這是偏文戲的劇情。但在這個片段,可以仔細端倪「可愛」的咕魯。水汪汪的大眼睛,無辜的眼神,我的天,比十年前的「它」更立體了。

 

Andy Serkis

最後一個驚點,與哥布林的地底戰。這個地底景象,才是我所想像的世界阿!《魔戒1》最精彩的片段就是地下戰,但可能因技術不足,還未能拍得盡善盡美。而今,從甘道夫出場,到逃出洞口,一氣呵成。打鬥完全不馬虎,有梯子戰術,大石球,或是泰山壓頂,雙刃;逃難中也用了吊橋,大怒神,這些精采又有趣味的過程,我上回看到有類似精采度的電影,已經十年有餘了。(我說的正是《印第安那瓊斯》系列)

除此之外,彼得大導還添加了點懷舊感,如甘道夫發怒(背景變色),撞到吊燈(《魔戒1》也發生過),令人懷念的斷劍,以及魔窟王站在橋上阻擋眾人,彷彿是當年的甘兄。

 

Martin Freeman

比爾博的冒險啟程

比爾博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出發的呢?

昨夜鬧鬧哄哄,今早人去樓空,他大可回歸一般生活,如同往常抽點小煙,種種花草,看看閒書。但甘道夫的一席話,於他心中種下了種子:「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books and maps --it's out there. 」

最初,他絕對不是抱著要幫助矮人的心情出發。很快地,他就惦記未帶的手巾;來到瑞文戴爾後──他曾憧憬嚮往之處──有所眷戀;若他沒掉入洞穴,他勢必能達成他的夢想。


難道連一點點存有的助人之心都無?不,我想是有的;最開始有陌生人到袋底洞「大鬧」時,他從頭到尾都沒下過逐客令;食人妖捕捉小馬後,他一心一意地想要解開繩索,而非逃離,最後也是他的口辯之材,解除了矮人的危機。

 

Richard Armitage



那分退縮,來自索林的不信任。索林本來就沒把希望放在哈比人身上。比爾博沒經驗,難以委以大任;既然索林都不器重他了,何必成個拖油瓶,處處須人擔憂?

信念的改變從何發生?原來就是經歷了一場大難,且有部分的矮人亦處處留心比爾博的安危;比爾博說到底是個好人,我想這份關懷,他謹記在心。

馬丁費曼(Martin Freeman)將比爾博不慍不火的態度拿捏適宜:他從未破口發怒,沒與索林對嗆,因為他知道他有幾兩重,並非是冒險的料子;但他不是負氣忍耐,直到最後,他也開誠布公地對索林講明,且最後還一馬當先地救了他一命。哈比人能伸能縮的韌性,在比爾博身上展露無遺。

Ian Mckellen

 

票房

票房差不多塵埃落定了,美國票房來到了2.9億美元的門前,全球亦突破9億大關;然而卻沒我預期的高(我原先以為本片會有前三名),與《魔戒》三部曲較量,仍處在墊底的位置,而3D與Imax的加持下,僅小勝只有2D上映的《暮光之城:破曉》。

台灣也是如此。上映第四天觀看的那場,竟只有5人;而第二週進到大戲院威秀捧場,也坐不滿三分之一;遙望當年盛況空前的景象,人人口中流行著「You shall not pass」,今兒個連一句朗朗上口的對白都不復見了。

也許是這十年來的風氣改變了吧,太多奇幻作品不斷搬出,特效也推陳出新,漫畫,童話改編影視當道,奇幻小說的影像呈現,也就變得沒那麼稀奇了。不過,我相信好酒成甕底,第一及醞釀情緒,累積影迷,二三集就能來勢洶洶,一舉創下佳績──內心裡,可是期盼能撼動票房之王《阿凡達》的地位呢。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