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est-2011

看這麼多吸血鬼電影,竟然沒發現:「吸血鬼」跟「吸血鬼獵人」彷彿是陰陽電荷似的,不可能單獨存在!缺一不可的模式,讓人轉念一想,僅有吸血鬼恣意殺戮的電影,竟變得十分稀有了。

吸血鬼所畏懼的東西,共同點:爆頭,穿心,以及陽光。爆頭不用多說,沒了頭還能吸血嗎?穿心,依據的原則不外乎是跟人相似(怎麼沒人將外星人與吸血鬼結合?),沒了心臟,就等於沒了動力。但震撼力最大的,還是陽光(目前我只看到《暮光之城》反了此一原則),碰到光線就自焚。(至今我看到陽光殺傷力最大的,是《血色入侵》)

其他技倆,如十字架,聖水,零零總總非身體接觸的方式。從設定中,不難聯想到:吸血鬼的存在總會牽涉到宗教(當然是基督教);東方也有類似對立,如殭屍對符咒(道教)。我想,也許宗教能給予人們心靈上的慰藉與庇護,因此就常拿來對付「邪物」。所以《獵魔教士》的獵人身分是教士,此般連結就不足為奇了。喔對了,大蒜有時候也被當作武器──不知其關連性為何?

Paul Bettany

 

正邪不兩立:開頭即結局

原著為韓國的漫畫,要傳達西方的思想,非得要有番考證,才有機會震撼觀眾。如果純粹是打殺,復仇,普世漫畫都是如此,難以玩出新味。舉例來說,創造出新物種,新能力,視覺的新鮮度只會有一瞬間,如果沒能多樣變化,就只能落得正義必勝的對決模式(想到沒完沒了的《火影忍者》)。

《獵魔教士》,遺憾地說,就真的只出現一瞬間的震撼:中段大型怪物出沒之時。於洞穴中以不同的戰鬥組合,達到劇情的高潮。

但後面的大魔王就十分乏善可陳,原本是同伴,後來是敵人的互鬥,難道還想讓觀眾大吃一驚?是想要騙沒看過電影的小朋友吧?好吧,即使是這樣慣性走法,只要把陰謀論再弄的精緻一點,就能是一道好料。總而言之,沒有,就是想來個硬漢間的對決,而且還玩不出新把戲。

其實還有一個能變化:人類最後那道圍牆。如果能讓火車直接撞上,來個血腥洗禮,至少能讓《獵魔教士》有個出奇不意的轉折。結果沒發生,還預留了不可能有續集的伏筆。

Maggie Q

主角沒特色,配角難能出頭天

雖然看完《暗黑天使》已有了底,但還是期望史考特史都華﹙Scott Stewart﹚能拍出點新氣象;但保羅貝特尼(Paul Bettany)依舊是無感面貌,要絕望沒絕望,要瀟灑沒瀟灑,要負重沒負重,就只是個獵人。深深替保羅感到可惜,明明演技還算不賴,卻總接到發揮空間不太大的片。

配角方面,私心自然是希望 Maggie Q 能多點鏡頭(《不可能的任務三》實在有夠少),雖然已有不少對打,但若能多點合作戲碼,而非凸顯保羅的特立獨行。Cam Gigandet應該也能發揮點作用才是,但設定上的限制,他的功能就只是擺帥罷了(而且還比不過保羅)

所以區區八十七分鐘的片,加上3D,以及此毫無心意的劇情,怎不會讓觀眾大罵?

吊詭的是,票房還出奇的高,全球接近八千萬的票房。想了一下:也許是預告片的功勞吧?(對了,導演新片<Dark Skies>本周於北美上映,預告片看起來還不賴,不知會不會是另一部地雷片?)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