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ghbors_poster

單就北美票房而言,《惡鄰纏身》的成績,是主要男演員歷年來最高的作品(去除動畫配音),包括柴克艾弗隆(《羅雷司》最好),塞斯羅根(兩部《功夫熊貓》,《荷頓奇遇記》,《怪獸大戰外星人》,接著是這片),戴夫法蘭科(《樂高玩電影》最佳),蘿絲拜恩本片的成績也僅次於《伴娘我最大》。

優秀票房,評價也不差,爛番茄73%,2014年真人喜劇片排名中,imdb 6.7 的評價目前排第五(依序為《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8.2),《龍虎少年隊2》(7.7),《五星主廚快餐車》(7.5),《偵探小天后電影版》(7.0))。



Rose Byrne

 

我必須承認,塞斯羅根的喜劇表現並不合我味。過於重視台詞,或裸露展現,但總面無表情,聲音平鋪直述,本片的他與《淫幕初體驗》相同,露出臃腫身材,大量嘴砲,但舊僅此而已。與他有類似體型,但肢體豐富許多(雖然有時覺得太過)的是傑克布萊克。

碎嘴大概是本片想要強調的特色,夫婦間不斷附和,沒有空隙的對白,一開始有趣,後來覺得厭倦。幸好蘿絲拜恩適時地輔以表情協助(雖皺眉居多),讓對白多了點溫度。

戴夫法蘭科比起柴克艾弗隆更引人注意,雖然後者有結實的體態,能夠吸人眼光,但前者調皮的語氣,足以搶走柴克的風采;如兩人大打出手時,戴夫的表情豐富不少,柴克的神情無法比擬(題外話:他的聲音怎這麼沙啞?)



 

party

 

故事將校園的兄弟會搬到了社區──一般都在校園附近的宿舍內──比鄰而居的,是新婚不久,有個小女嬰的家庭。大肆不拘的大學兄弟會,以及「表面拘謹」的家庭生活,怎能預期相處融洽?一連串的破壞災難,於焉展開。

衝突的喜劇片,光想就會有超多組合:

兄弟會的男大學生/其女友,愛上隔壁的主人;若新婚夫婦的孩子的設定是會走路的話,就可能進入兄弟會中;社區中其他家庭的涉入;學校中的師長也是這個社區的成員……

《惡鄰纏身》沒有把劇情複雜化,只是單純地解決「吵」這問題。吵,能怎麼誇張?當然就是開家庭「趴踢」了!將音樂放到最大,喝酒抽麻樣樣來,聲光效果加煙火,外加早晨的BBQ,戶外可以弄的無敵亂。

為了趕走/干擾對方,無所不用其極,破壞,作間諜,進入搞破壞,能做到違反校規,禁止兄弟會活動,就算成功了。當然,對方也會有所反擊,毀車,放大聲響干擾等等。兩方的衝突在最後趴踢達到最高點,所有「致命」的絕招都出爐了。

故事隱藏些許訊息:一是家庭生活的開始,二是學校生活的結束

Zac Efron

 

《惡鄰纏身》很巧妙地將這兩者作為連接,一個階段的完結,就是另一階段的開始;故事中的彼得(Pete Regazolli)曾向好友泰迪(Teddy Sanders)點出此部分。彼得在瘋狂之餘,還是有考慮自己的未來,而泰迪執意於兄弟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記錄。我慢慢懂了,原來他在真實的競爭中,並沒有高人一等,唯有在他尚有「會長」此頭銜時,能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至少能後來的學弟所尊崇──那當然是他一廂情願的幻想。

一旦進入家庭,就必須顧及孩子,以及事業,沒有多餘時間瘋狂。夫妻兩人極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家,也期望於此家中找到多樣的閨房樂趣,但只要回歸到「正常」生活,就必須隨時照料孩子(請保母是另一筆花費),更別提想參加放縱的趴踢──那可是進入婚姻生活後,所不能踏入的領域。

 

Seth Rogen

 

於是,他們兩人不禁懷疑自己,是否失去年輕人的熱情。

泰迪這方是妄想現今生活的美好,麥克(Mac Radner)這邊是回味過去的美妙,對於另一種可能的未來,他們不曾想過。

這邊的深度可以無限延伸,也許是擔心會降低喜劇的色彩,所以只有點到為止──從收尾略嫌草率就可得知(只將事情尾端的來龍去脈用4個月後+口述帶過)。不過這種單純惡搞放鬆片,確實很符合美國人的味,如《醉後大丈夫》系列,票房皆破億;移到台灣來,台北票房雖"僅"有兩三千萬,但這因為"限制級"分類所致。不過,多少還是會有美氏笑點造成的水土不服影響(如片中勞柏狄尼洛的in-joke),過去<熊麻吉>也有類似問題。(對於台灣而言,似乎多點正面勵志作用,票房就會高些,如2013年的《白日夢冒險王》,其票房可是高達六千多萬呢!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