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anhaconda

前幾年有部「混種生物」電影,結合章魚與鯊魚的特色,稱之為「八爪狂鯊」,或稱「章鯊」(Sharktopus);因而,當我看到「Piranhaconda」時,有著莫名的熟悉感,不禁猜想,這兩者一定有共同性。果真如此。同一電視頻道(Syfy),同一製作人(Roger Corman),同一編劇(Mike MacLean)!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rktopus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ranhaconda

另一方面,導演Jim Wynorski,則是以拍攝B級片與剝削電影聞名,也有不少「仿大片」,如《Cleavagefield》,《Para-Knockers Activity》,近期以電視電影為主,像是《食人巨蛛》(Camel Spiders),《暴鱷戰超鱷》(Dinocroc vs. Supergator)等。2009年紀錄片《Popatopolis》,就是記錄 Jim Wynorski 的拍攝歷史。

Jim Wynors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Jim_Wynorski

有著這麼kuso的片名(Piranha+Anaconda),配上B級片導演,兩大組合不合我胃;如果是早些年觀看,我肯定看沒十分種就轉台;但今日卻按捺下性子,「細細品嘗」。

heli

劇情很直白:人類被 Piranhaconda 變種生物追殺。蟒蛇的身軀,食人魚的臉孔──於是有了利齒──還得有著懾人的吼聲,也難怪台譯為「龍蛇」。追殺人類的原因,與《侏儸紀公園3》一模一樣,有個滿口理由的傢伙偷蛋,所以遭到龍蛇追殺,進食。

故事格局其實並不小,總共分成三批人馬。第一批為「教授+學生+傭兵群」(四人組),第二批為電影攝影組(n人),第三批為綁匪,其中還穿插些許路人組(路人A:洗澡,路人三人組:採花,情侶檔觀光客:游泳)。

與蛇有關的場景,大都脫離不了叢林,水源。劇組選了好地方(夏威夷某處),其背後的美景,比故事本身更為吸睛。此外,其配樂出奇迷人,使得看似廉價的《龍蛇》變得高級多了。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B級片吧!低預算(一百萬美元),模板劇情(仿效,公式化),沒有大明星(裡面男主角似乎是模特兒出身),演技浮誇,特效不精,有特效,有血腥,有裸露(無三點)。

我以前總不解,明明拍了一部質感不佳的片,為何還能接而連三地獲得預算,拍出數部等級差不多的電影?看了本片的幕後花絮後,我才誤解最關鍵的事:劇組人員是很認真拍戲!包括動畫(找了實體觀摩),宣傳,並不馬虎看待。雖然成品並不精緻,但「努力過程」有目共睹,作畫前,先觀賞蛇的運動型態,花紋等;演員於宣傳上也盡了不少力,詢問多人觀看後的感想。

 

Snake



另外一點迷思:觀眾群。從前總認為,如果質感,概念,演技等綜合評分結果不佳,自然降低觀賞人的意願。這標準用在院線電影,說得過去;但《龍蛇》是一部「電視電影」,既非院線片,也非出租片,這大大降低觀眾的標準門檻,不需額外付錢,即可觀賞。

「電視電影」的首要特點:不喜歡,就轉台,不用擔心浪費錢與時間。所以製作團隊所重視的,是在「有限經費」下,達到最高吸睛度:非得在百來個節目中拔得頭籌,於轉台的瞬間獲取關鍵的一瞥,進而佇足觀看,這是他們所要考量的重點。

試想一個看電視的人,懶得追求長時間的影集轟炸,只想享受短暫的放鬆,他(她)比較容易在充滿歷史的人文節目中停留,還是留心於深情對望的愛情小品,抑或是被滿滿視覺聲光兼具的影像環繞?

從這出發點來看,Syfy為何願意投資這部電影,我稍能體會了。



 

 



 



宣傳一宣傳二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