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jpg

2011年真是系列電影盛產的一年,卻又非片片佳作。

久違的《神鬼奇航4》不見前集兩要角的愛恨糾葛,雖然精彩度勝過前作,仍是少了一味;《變形金剛3》的人類大作戰,快要變成《山姆3》的英雄秀;《哈利波特》完結篇的遺憾,只得歸給書迷如我的極高標準;動畫品質保證的皮克斯,推出了所有作品評價中稍低的續集作《汽車總動員2》,這會兒將焦點轉向另一要角,仍無法讓皮克斯迷有如同《玩具總動員》系列的滿足感;重新啟動的《X戰警:第一戰》與《猩球崛起》倒是令人驚艷萬分,留下餘韻無窮的滋味。

時間來到年末的佳節,又是一場系列作的廝殺。動畫片來勢洶洶,《鞋貓劍客》用水汪汪的大眼正面迎敵,不甘示弱的《快樂腳2》以絕佳的舞技對戰,《鼠來寶3》這會兒來個魯賓遜漂流記,就看是否能像《浩劫重生》般衝出佳績。

真人版自然不會錯過此競賽。《暮光之城4》也弄了一分為二的技倆,先以上集探探,下集可能還搞出3D版本,要讓吸血鬼與狼人突破螢幕,攜手吸光少女群的袋中子兒;《龍紋身的女孩》硬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推出美版,想必導演不怕觀眾將之與冷冽的瑞典版比較﹙上回「血色童話」美版評價上可是輸了一點﹚;《福爾摩斯2》如臨大敵,面對莫里亞提教授,將華生脫下水的福爾摩斯,又將如何應對……

好了好了,現下可是坐在電影院第五排的位置,預告片《超級戰艦》已經演的差不多了,別再做囉哩囉嗦的分析夢了,趕緊放空,將腦力與感動留給接下來的兩小時才是要緊阿。

「LIGHT THE FUSE.」

**

jump.jpg

雖然快過了一個月,我依稀記得,隔壁的年輕人聚精會神到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傾,緊緊注視著一躍而下的阿湯哥,直到穿越黃色風暴後,才緩緩地將背向後移動。

《不可能的任務》怎不讓人激動?先不提那些特效鏡頭,看看那些肉搏戲碼,耳邊猛地傳來拳肉碰撞聲,居於如此近的觀影位置,彷彿能感受拳風橫過臉龐,煞是過癮!一連串的監獄逃脫,先將自身陷入困境,再以巧勁突破重圍,不僅力道,連驚險度都兼顧到了──這些的呈現,不過是開頭的幾分鐘,就已「掌控」了我的呼吸起伏。

「Light the fuse.」一開口,隨後引爆了我的情緒,熟悉的旋律一響起,就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

 

**導演博德的創意

teamwork.jpg

雖然是系列作的第四部,卻不將命名為《Mission Impossible 4》,跟諾蘭﹙Nolan﹚的蝙蝠俠系列,以及《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的命名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

不拍3D,而以IMAX拍攝,是導演博德﹙Brad Bird﹚的堅持,他認為後者高畫質的明亮畫面,能使觀眾更為投入﹙個人意見︰選的好!﹚。說到導演,這是他的第一部真人電影,過去作品之一的《超人特攻隊》,是我喜愛程度僅次於《玩具總動員1》的皮克斯作品:當時將超能力的特質以電腦動畫展現,精緻不已,而以「合作」的姿態打倒敵人,又是我喜歡的類型。

能把那套哲學帶到《不可能的任務》裡,再適合也不過。比起前作,第四部不論在品質或劇情上都棒透了,經典度已經可與首集比擬,而其合作無間的表現又是系列之最。雖然本片裡的湯姆克魯斯仍是天賦異秉,膽大過人,但每個人都發揮到所長,尤其結局的展現更加深得我心,不是主角一泉貓爆敵人的普普句點,而是合作之下的結果,以及反派的自我了結﹙似乎沒掛點﹚,完全突破了窠臼設定──這樣特別的「攤牌」﹙showdown﹚,能有幾部﹙除了喜劇類型﹚?

博德也把皮克斯的驚喜「置入性行銷」於影片中,如每每會出現的「A113」,飛彈飛行近終點時有經過皮克斯總部,增加不少趣味。

**動作橋段

climb.jpg

當然不能說完全沒有前作影子。爆炸炸飛已在第三集的拯救計畫裡出現﹙且爆炸鏡頭有點像《刺殺據點》﹚,汽車越頭而過的梗已不知見過多少,有些湯姆的身手也在前一年的《騎士出任務》中看過。「高度」已經是此系列必有的賣點,第一集的懸空降落,第二集一開始的攀岩,第三集的降落傘,以及本集的杜拜高塔。

儘管如此,還是能讓人尖叫不斷。那可是真到杜拜塔親身體驗,還不用替身的玩命演出阿。雖然幾度有不合常理的橋段﹙雙腳彈窗而起時,全身附著點僅有單掌,怎麼想都會彈到下方阿﹚,但仍精彩至極,尤其最後失誤撞窗,全場驚呼連連!




 

緊湊性肯定是有的。杜拜塔完便是王見王,上頭男女混戰,不一會兒就變成雌雌互攻──兩邊都使勁巧力地對打,這樣的女女激戰還真不常見。不論武器,或是肢體接觸,都能感受到狠勁(恨意?)。再來就是我認為本片的最大創意:黃沙中對決。實在很難,光是拍攝就能想像,能補捉到的影像並不多,還能營造出刺激性,呼,光這一點就值得名留青史阿。

 




而任務的分配讓本片可看性提高太多了。想想第三集的Maggie Q,動作鏡頭有夠少,更別提Jonathan Rhys Meyers了。本集可說平均分配,先是Jeremy Renner 的打鬥,再來與Simon Pegg於風扇上的「嬉戲」,而Paula Patton 除了盡責地展現丰采外﹙可惜還是被殺手Lea Seydoux搶了去﹚,也適時地展露拳腳功夫。


fight.jpg

 

**鬥智橋段

falling.jpg

而本集的系列作也跳脫了公式。過去常有臉皮換裝,雖然本集的班吉﹙Benji﹚一直提想換,但從頭到尾都只有變裝,完全沒用上臉皮﹙喔不對,反派有用﹚。如於克里姆林宮﹙Kremlin﹚僅用服裝與鬍子裝扮,出醫院時還用了福爾摩斯邊抓邊換的招式。

科技產品也沒錯過。5秒銷毀的聽筒﹙第一次還當機!﹚,投影詐騙機器,裝滿武器的車廂,高級跑車,眨眼記錄裝備,當然還有黏度「超強」的手套!  

與柯特﹙Kurt Hendricks﹚的對決也十分精彩,運用了停車場的設計,翻轉逃脫,讓我想到了皮克斯作品中的「運送帶」;沒有像第三集的廢話連連﹙我對第三集的結局處理很有意見阿﹚,不怎麼跟伊森答腔的做法,讓反派角色多了一份神秘感。﹙沒錯吧,之前都會抱怨明明把主角打趴了,還有一堆碎言要說﹚

**

如果照進度來拍,續集也許要等到五年後﹙每集的時間差差不多5年﹚,那時就不知阿湯哥是否跑的動了;真是如此,可能就真的換成以Jeremy Renner為主,而阿湯哥就可以跟Ving Rhames 一樣,客串就好,露個臉就可讓錢入袋!﹙後者可能沒露到五分鐘,就賺了7.7百萬美元!﹚

MI4.jpg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jpg

(這兩張海報有夠像,左邊叫"鬼影行動",右邊叫"諜影行動",兩張的臉孔都有印上數字,真懷疑是同一個設計者。)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