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撇開氣象報導員所代表的這層涵義﹙意思是說為何其他職業不行﹚,我所看到的是父子﹙不只是兒子,包含女兒﹚之間的關係,光是這部份就可以談論很多。
父子關係
David談到自己的父親Robert,曾獲得極高榮譽的作家,也是個很稱職的父親,但是個差一點就達完美的人。
David在一開始沒說。
他自己是個氣象播報員,但沒有氣象學位,且對於氣象僅能做到"預測"而不能"精準"這件事感到沮喪,甚至憤怒。
David已婚但分居,兩個小孩歸妻子Noreen養。David關心小孩,但主要是"能力",讓Shelly學射箭,跳芭蕾,但Shelly就是沒運動細胞,而且也沒什麼興趣學。Mike因抽大麻而被送到觀護所,但David從未責備他﹙至少片裡沒出現﹚
很明顯地能夠比較出來,Robert自己很有成就,David成就沒他父親好,家庭也沒有照顧得很好。
話說回來,David想要的是什麼?
他很關心小孩的學習能力,孩子犯錯時也不強烈譴責,甚至默默支持鼓勵他;如此美好的父親,為什麼最後還是得離婚?
問題出在David自己,因為他對自己沒自信,但在工作上又表現地可圈可點。這句話聽起來很矛盾。換句話說好了,他在工作上表現良好所以才會受到賞識,而事實上他這份工作亦足以安飽家庭。那為何要換工作?
1.因為他的父親成就比他高,他一直追隨父親的腳步,甚至自己也寫了小說,但卻不得要領,Robert忙沒時間看,Noreen認為他的小說爛到爆。
2.他受到《你好美國》電視節目的邀請,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待遇。
3.他在芝加哥所呆的新聞節目形象,有一部分人欣賞,有一部分人討厭他,常拿"速食"(看似無用實則效果亦有限的東西)丟他,儼然將他視為小丑。
這樣就可以解釋一切了。他從他原先的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對於別人交代的事情總是心不在焉,暗示著他僅只關心自己,所以才會打開Noreen的那張紙;他只看到自己想要關心的,所以在Shelly上下了許多徒勞的功夫,從不清楚Shelly想要的是什麼。
一直到更大的公司挖角,他才覺得自己受到了賞識。而另一方面他同時也在思考,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努力?
為了自己的成就?為了家人?
Robert告訴他某些時候就該放棄:既然Noreen決定再婚,David就不能再去凹;反之,在紐約工作變成David該去追求的。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生命總是有所缺憾,這才是真實。否則,當初就該更加把心思放在家人,妻子身上,即便沒有得到更好的工作亦甘之如飴。
值得慶幸的是,David在紐約找到了目標(target),重新思考來過,才能夠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氣象與生命
生命是否能像氣象一樣可以預測?事實上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這樣所謂的生涯規劃就是鬼扯蛋嗎?不是的,即使知道所想的跟所發生的不同,亦然可以過得不同,就像聚中所舉辦的living funeral,而不是在結束後感傷。
很多東西都可以應變的,只是可能更難,但就像Robert所說的:
成人世界中,沒有輕而易舉的事。
就因為如此,生命應該經過更多嘗試與試煉,這樣的生活才會有價值。
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