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奧斯卡得獎的項目,最佳紀錄片。可我在一開始對這片一點概念也沒有。
                                                                               
應該不少人知道,史提芬是猶太人;或許是這原因,他導過不少關於種族的電影,最有名的就是《辛德勒的名單》,《消失的1945》則是以紀錄片的方式記載著猶太人在集中營那段的悲慘日子。(他於這部擔任監製,導演是James Moll)
 
##
                                                                               
我對這段歷史並不是很熟悉,有的話,僅有從課本攫取的知識;高中時期借了一本《安妮的日記》的書,是猶太的小女孩在躲藏的日子裡寫下的東西;他們一家人躲在一隱藏的房子中,避免被德軍搜出。文章中描述了她們躲藏的心情,然而對集中營的事情卻無記載,因為那時候,她已經不在了。
                                                                               
劇中有拍到集中營的畫面,現今是給開放參觀的。《白色巨塔》中,財前去了德國的集中參觀,當下看的時候,感覺並沒有特別強烈,只是將它看成觀光區罷了。

##
                                                                               
紀錄片中邀了五個當事人,他們都曾經歷過集中營的生活。他們是住匈牙利的猶太人,當年波蘭的慘狀傳到他們耳中,例如徒手撕裂嬰兒,卑劣不可原諒的行為。
                                                                               
危機延到了匈牙利,希特勒下的納粹攻進的匈牙利,要求猶太人衣服上貼上一黃色星狀的標籤,上面寫著Jude,如果沒有放上,就會遭受監禁,處置不得而知。他們說,原本是鄰居的人們,突然間充滿敵意,與德軍們一同欺壓著猶太人。
                                                                               
可能是快戰敗了,可希特勒在種族分類上不想放棄,更為急迫地想要滅絕所有的猶太人﹙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他仇視感這麼重,如果僅是政治上的一種手段,那他根本就毫無人性可言﹚。因而,他們被趕了出來;「二十五公斤」政策,攜帶家當的總量僅只能這樣,那到底要選什麼?
                                                                               
「我不知道我們做錯了什麼?」
                                                                               
他們就這樣被唾棄著,排成一列走到街上,就像被判刑的犯人,卻都不知道到底犯了什麼罪?
                                        
##
                                                                               
一間受到瑞典政府保護的房子,由一猶太人當時極力爭取,到領事館工作,並聲稱如果身上擁有蓋有瑞典政府印章的通行證之類的玩意兒,就能夠免於被帶走。
                                                                               
原本只能容納六、七人的屋子,這下湧進了六、七十人。他們只能進不能出,出來即被捉走;然而慘忍的是,原先住在裡面的人,後來全被帶去毒氣室。
                                                                               
那張紙有什麼保障?當事人道說相信這實在有點蠢,可在當時這似乎是唯一的希望,當然會趨之若鶩,只不過又是德軍玩的把戲罷了:一開始先不處理,等人數夠多後再一次解決,根本只是在玩弄猶太人。
                                                                                
##

奧斯瓦辛,地獄之都。
                                                                               
受害者陳述著德軍的暴行,他們不由分說地殺人,毒氣室、逃亡的話將招來連坐之罪,即使是自殺的緣由也不例外。他們將人類當成實驗品,注射不同的藥物,讓女性無法生育;毫無利用價值的結果就是丟棄、焚毀。
                                                                               
從毒氣室運出來的屍體推到焚燒爐,運送者是自己的同胞。他們說如果不照做,遭殃的就是他們。
                                                                               
一群小孩子蹲在廁所裡在安昔日時祈禱,孤獨無助的他們,面對如此多舛的命運,安妮當年必也遭受這樣心裡折磨與摧殘;鑽石吞了又吞,絕對不能被巡邏官帶走,因為那是母親唯一留下的遺物;運出的屍體被埋、被扔,路上隨處可見,行走時僅能視若無睹地跨過,否則一定無法在這煉獄中生存。
                                                                               
德軍們一再地玩弄人性,讓十來歲的孩子為了自己的生命而違背了和朋友的諾言,火車廂裡堆疊如山的乾屍:沒錯,只剩皮包骨的人,無神,全身赤裸,活人亦是如此,就像活死屍,迎面而來的是付骷髏,一個沒有未來的民族。
                                                                               
是美國人解救了他們。美軍的到來,解救了上萬的生命;但他們能如此輕易相信人性嗎?在這裡什麼都被剝奪了,要尊嚴嗎?以命做交換吧。他們將施暴者活生生地撕裂,這是報應,這是罪有應得。

##
                                                                               
有家歸不得的悲哀,對幸福的這代是很難感受到的。
                                                                               
受害者敲著自家的門口,無助地哭喊著;重新踏入集中營的他們,莫不感到悲傷,賭物思情,尤其當親人不在時更為悲悽哀慟。在這我似乎能體會一些228家屬們的心情了。
                                                                               
有人說,這是以美國的角度去拍攝的。所邀訪的人都是在美國土地上定居的受害者,而他們在後來皆有所成就;以他們感謝美軍的片段來看,有的人會覺得這在發揚美國的偉大之處,對世界警察之類的讚揚之話而不以為然。或許可能是群起攻之的作用,或許在這紀錄片上有所偏頗,有所導演自己想宣揚的想法。
                                                                               
或許是這樣吧!但至少對於五個受害者的經歷卻是史實,他們的故事將一再地被傳下去,一再地被後人提起,謹記著,不。可能這些類似的屠殺事件在世界某個角落正發生著,所謂的世界和平,並不是像流星許個願或是生日願望就能達成的,但如果,這種信念能再再地傳下去,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會出現烏托邦也說不定。

維基百科

開眼電影

預告片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