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DK.jpg 


小丑的異想世界:To Heath Leather

近乎包場的方式,享受了十人的首映週電影。

挑選了最後一排正中央的位置,滿心期待著震撼的音效與畫面,雙腳止不住的興奮拼命抖動著。身體半蜷曲,雙手環抱著,一方面抗拒著強烈的冷風,一方面期待又畏懼著預告中懾人的笑聲。

以一個電影裡常見的搶案場面開場了。面具,槍桿,錢袋,就是沒料到盛大的退場,帥氣的離去。

是他,Joker。已經等了半年之久了,my friend。傷心地快要噴出淚來,害怕地緊握雙臂,留下深紅指痕。

黑眼圈裡的瞳孔咕溜溜地左右擺動,深裂的嘴烙上紅印,灰白帶皺的臉如石膏似地龜裂四散,不知如果撥開來,面具下又會是怎麼樣的風景。

試著將嘴放寬,放慢說話,保持興奮的情緒,會發現音調不自主地提高了,口水不自主地分泌更多,偶爾咂咂嘴吸取快流出的唾液;絕不能皺眉,因為小丑是要帶給人歡樂的,雙眼不必有神,不必停住直視,但決不能微瞇;頭髮油膩披散沒有關係,但絕對不能遮到雙眼,否則就無法觀察這美好的世界。

佝僂微駝的身軀,隨身必備表演工具,鉛筆、小刀、控制炸藥的按鈕,砰砰阿阿好不快樂,到處都是耗資龐大的煙火秀,歡迎民眾們一同共襄盛舉!

只不過是個遊戲,但遊戲總是要棋逢對手才會精彩,否則一面倒的局勢就頗枯燥乏味了;西索等待的青蘋果終於成熟了,基德最後一定會遇到小朋友,Joker如果沒有放在盒中,只能被摒除於五十二張數字卡之外。

千萬不能怕痛,千萬不能怕死。面對直奔而來的衝擊,也要雙手張開以示歡迎,被人高高提起重重放下就當作在玩舉高高的遊戲,槍桿重擊只不過是小女生枕頭戰的加強版,也讓動物們一起同樂吧!

沒有陰謀論,只是想讓大家,變得更歡樂罷了;何苦偽善、為何有條不紊,為何汲汲營營,這個世界太過沉悶,僅只是為它添加異色彩而已;即使倒吊搖晃,入獄在即仍無所謂,享受呼呼而過的涼風,盡情享受從肺腑發出的笑聲。

Why so serious?


Joker.jpg 


**

到底為什麼觀眾這麼買帳,值得討論一下。

一部電影的知名度,或說是成功性,一定脫離不了"口碑"與"宣傳",前者有牽涉到劇情,後者則談論的較少。有宣傳,不停主打預告片與廣告,必有噱頭吸引力,開播票房通常不會太差,個人覺得今年典型的代表就是"柯洛弗檔案",雖然大家出戲院後罵得要死要活。

口碑的來源有很多,影評是其一分數,觀眾的感受則呈現在討論中,網站評分標準中,簡單舉例,看BBS討論串,就可以知道其話題性,如"頂尖對決","赤壁","投名狀",更別說早期的"魔戒"、"駭客任務"、"星際大戰"等等。又甚至拿"鐵達尼號"來說,甚至到第十二週的週末票房還有1700萬,吸引力可見一班,不可否認地,一定是有人看了數次而貢獻出來的結果。

http://www.boxofficemojo.com/alltime/

談回"黑暗騎士"。我想首當其衝,必定會想到年初希斯萊傑的病逝是否帶來了商機。不可避免的,藉由新聞媒體的放映,一定會讓人多多少少知道了"黑暗騎士"的存在。有些媒體甚至將他的逝去牽涉到是否入戲過深的因素所致,提高了觀眾的好奇心,即便這是劇組極力避免此現象發生。

勢必多多少少為票房帶來了正面的影響。但我想這就是宣傳的影響,絕非口碑,也就是牽涉到演技與劇情,新聞的作用我想一至兩個禮拜就夠了,後續定是跟整部觀感有關。

演技就不提了,事實上我覺得都有到位,至少沒有矯揉做作之感;加上巨星的加持,根本就是絕佳的加分作用。

重點在於劇情,主要分為內容與畫面的呈現兩項。故事的內容既為緊湊,又可以有令人思考的地方,這是其一關鍵;現今很多電影都是"速食"者,看時精采,完時皆空,完全不知道可以討論什麼,最多就是討論劇情的瑕疵性,這就失去電影敘述者的本意:"拿來思考的故事"比"去批判故事的好壞"更為高級,後者明顯地指出敘述者的能力手法不佳,必定有更好的地方可以改善;前者就高明許多,故事情節的內容則是值得大家討論,這樣才會有話題性。

舉個例來說,看paper時會遇到"好"文章與"不好"文章,好文章的內容可性度高﹙也就是所謂點數高﹚,建立在此之上的研究才會有所成就;若是光是討論文章中的"對錯",套句老闆的話,這樣一點進步性也沒有。

所以至少,導演羅蘭將故事說得夠為完整,也使得大家願意建立在此之上討論,如"小丑話中的正確性"、"渡輪選擇按與否"、"黑暗/白騎士內心的轉變",不同的解讀方式,讓大家願意再進一次戲院,觀察自己忽略之處,了解其他人討論的重點在哪;而不是討論︰"蝙蝠車改變成這樣還叫蝙蝠車"、"小丑怎麼會這麼神出鬼沒是否過度強大﹙雖然這點也令人玩味﹚"這些可能不是導演預期觀眾要討論的話題﹙我想每個導演都是說故事者,一定希望知道讀者覺得故事表達的如何﹚

不得不提的是收尾的地方,我想很多導演都不太注重結尾,可能已經疲乏了,可能已經沒梗了,但故事中段鋪陳的好,也有可能敗筆是出現在最後的地方,,這個可舉的負面例子太多,舉幾項不錯的結尾,如"靈異第六感"、"驚悚"、"劍魚"、"毒鑰"等等,或是從中段開始推到結局高潮,"頂尖對決"、"謎霧莊園"都算不錯的收尾。
 
另一方面就是畫面的呈現。黑暗騎士別於一般特效片,幾乎都是真實拍攝,近年來過多的動畫特效讓人疲乏,雖然從大螢幕呈現的效果不差,但距離真實性還差了一點,舉個例來說,"印第安那瓊斯4後面的團聚畫面","眾多變身後假假的pK賽",實在比不上蝙蝠俠與小丑pK的畫面,更別提"醫院爆炸"、"貨車翻轉"、"機車甩尾"的大場面。

還有就是特寫鏡頭,這感覺只會著重在"非科幻冒險"種類,然用在此地方剛好讓人留下印象,最為明顯的就是"小丑面容與笑聲",想忘記都難。﹙不是其他的沒有,只是他們著重在"正面角色"的特寫,如耍帥畫面,不然就是不經意帶過,推測此最大原因是怕會冷場,也就是須得靠演員的表現才能鎮住觀眾﹚

最後就是背景音樂。Hans Zimmer真是太強了,我一直以為他只會弄神鬼奇航之類的,沒想到某些地方出現的音樂十分"內斂"﹙因為"旋樂加上人聲的影響"﹚,聽起來格外感傷,這也是科幻英雄片所沒有的。該有音樂的地方有,沒有的地方也恰到好處﹙貨車那段如果有配樂我的評價一定大為降低﹚。既熱血又內斂的東西,既可以從視覺上得到滿足,又能夠反思自己,怎麼不會是部好片?

或許是我過譽了,並不是無可挑剔﹙或許無可挑剔不算不好片?﹚,但它的的確確可在典型的"好萊塢"系列中站上一席之地,它的成就不是那麼容易抹滅的。

希不希望讓它一躍而上,竄走"鐵達尼"傳說的地位,一舉成為難以突破的重大關卡呢?套句版友的話,"好萊塢"的電影怎麼拼還是他們的,我們為何要這麼關心呢?

不論如何,它到達的地位是大家﹙或許該單指熱愛觀影者﹚不容忽視的,是部錯過可惜的好電影。


官方網站

維基百科

開眼電影

圖片來源

預告片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