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ere.jpg

既沒有火山爆發的景象,又沒有天搖地動的狀態,實在想不出「地動天驚」此譯名的由來。

但即使原片名也沒道出什麼端倪:sphere,頂多推測劇中可能有什麼球狀物,須得觀看影片方能知其一二。

**

michael crichton.jpg


改編自小說家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同名作品,金獎導演巴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操刀,演員陣容強大,達斯汀.霍夫曼、山繆.傑克森、莎朗.史東、李佛.薛伯、皇后.拉蒂法……等等不會讓人弄混的臉龐,有助於快速地了解「任務」劇情。

Barry Levinson.jpg Queen Latifah.jpg Sharon Stone.jpgLiev Schreiber.jpg dustin.bmp samuel.jpg


於人造的水缸而非真實的海裡拍攝,是為了節省成本──前些年「水世界」的失利讓出資公司不願冒大險。雖原估計約為二千萬美元的預算,最後還是高到七千五百萬,票房也未能回收,美國本土僅達成本的一半。

**標題敘述

helmet.jpg


故事以「標題」的方式敘述,先打出一段題旨,告訴觀眾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如「進入太空艙」、「進行分析」,等於預告的作用,可以省去過程的銜接,觀眾也易知道接下來的情況是什麼。但也就是這樣的「貼心」,恐怖的成分大為降低。

但絕對有懸疑的氣氛。一來不知下個受害者是誰,誰是敵人、誰是朋友,最後才能揭曉;二來雖有標題字的提醒,然事件的始末也得等到片尾方能大悟。

**金球的秘密

sphere outside.jpg


《地動天驚》到底在講些什麼?

一時間很難說得明白,不,也許目前的我還未能看懂也說不定。

就從結果論說起好了︰一切都是跟那個圓球有關。

關於圓球,他們是這麼說的:不能反射出形貌,表示它是具有生命的形體。「進入」圓球之後,改變了人類的某種特質。

即是,可將圓球視為一「媒介」,而此作用,便是將人類的想像「具現化」﹙manifest﹚。而因為身處於此「高壓」的環境,加上人類「不自覺」的使用,所以具現的大都是「恐懼」之下產生的物質──否則自覺性的逃脫,不妨想像一台救命艇?

回頭看看每個人的傑作︰

Samuel L. Jackson   2.jpg Dustin Hoffman.jpg Sharon Stone  2.jpg


Harry──大型烏賊、蛋,攻擊了船體,造成了淹水、火災的危機,造成三人喪生。而整櫃的《海底兩萬里》也是他想像出來的﹙所以87頁後皆沒有文字──因為他不敢看下去﹚。對於整櫃的書,他毫不自覺。﹙Norman並沒有當面指出來﹚

Norman──海蜇﹙"jerry"fish,有雙關的意味﹚,傷害了女船員﹙其一,Norman聽到女傳員在海底外頭,所以可能胡思亂想;其二,生物學家沒聽過這種生物,可推測這是Norman的想像﹚;海蛇,傷害了自己。﹙一度想成是Beth釋放出來的,因為他們過去有一段關係,但也可能是因Norman害怕而想像的﹚

Beth──沒有貯存的食物確實是她的想像,炸彈的設置:她曾有自戕的念頭。對了,火源的消失也是她的傑作。

**回到最初的推斷

Samuel L. Jackson.jpg


接著是關於螢幕的呈現。

Norman說Jerry就是Harry,那麼從頭開始看:

最初打招呼時,Harry可是醒的,那表示Harry人格分裂,自己與自己對談嗎?

不,我的理解是:金球本身也有生命,所以能有高興的情緒,想要與人交談的反應,Harry﹙或是Jerry﹚只不過是它借用的名字。而「它」的行為也像小朋友的舉動,以為大烏賊﹙雖然是Harry所想﹚能引起人類的「友善」反應。﹙所以才會問Norman還要不要再來一隻?﹚

那此刻的Harry的狀態又是為何?

事件發生時他在睡覺,醒來後又沉醉在小說中,實在不得不令人質疑他是否被「附身」之類;但綜合其他兩人的狀況,不得不想像:具現化時的「發動條件」是處在「不自覺」的狀態,換句話說,當Norman想像著海蜇、Harry想像著小說,都沒料著這些物質皆出現了──當下可能推論僅是「巧合」。

所以Harry夢裡的巨型烏賊是他不自覺的想像﹙所以有人說沒看過這麼大的烏賊﹚,正好被金球拿來「使用」──正如一開始所說,小朋友﹙指的是金球﹚希望幻想的東西成真,但它沒料著這卻會造成災難。﹙這麼說好了,想像拿著烏賊玩具的小朋友,在浴缸裡玩的不亦樂乎的模樣,有時混著軍艦玩具一起玩,有時也會此二者做「碰撞」遊戲﹚

可以說是「無心之過」。

所以本片以「成人」的角度看,可說是災難恐怖片;若以「小孩」──金球──的觀點,則是終於找到玩伴的寂寞孩子的「歡樂」片了。

**其他雜項

《地動天驚》也有涉及「時光旅行」、「抗壓性」、「團員衝突」等議題,但相較於其他片型,本片探討的範疇就窄了些。

而影片中也有談到一些有趣的小議題︰

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jpg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s.jpg


[1]海底兩萬里:這是確實存在的法國小說,原名為「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1869年出版,是關於尋找「海怪」的故事。


[2]艦中所聆聽的莫札特音樂,並非K477,而是k412協奏曲。

[3]海底下禁戴眼鏡,推測是眼壓的緣故。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