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導演喬什‧特蘭克(Josh Trank)初導作《超能失控》被我視為難得的仿紀錄片(mockumentary)之作,所以當我得知他有機會執導美漫作品時,我不禁替他叫好,自認為會是另一部驚人作品。不料,電影推出後,評價不是出奇的差,更別提票房了。


    觀影後,大致能體會眾人厭惡之處。


    時間分配,或者是時間太短,就是新版《驚奇四超人》問題所在。故事主軸與前系列作差不多,但情節比重上,新版分配不佳,導致有種「蛤!這樣就沒了?」的觀後感。美漫改編,誰不是為了特效而來?結果新版本過了一半時間才出現,因為花太多時間介紹背景,這可不是觀眾所預期看到的;且最讓人期待的「魔王戰」時間亦不久,怎不為人詬病?


    當然,與其他單一主角作品相比,《驚奇四超人》的要角有四人之多,要使觀眾認同該角色,時間鋪陳絕對必要。所以,時間需要有一定長度,導演原本拍攝一百四十分鐘左右的戲,被片商硬是刪到不到兩小時的戲碼,自然會使觀眾抱著「要深度沒深度,要爽度沒爽度」不快感走出戲院。



    來看看故事的角色介紹。


    故事從李德(Reed)和班(Ben)的兒時談起,蘇(Sue)與強尼(Johnny)則是中途加入。前段部分打造了前兩者的關係與形象,這是前系列作所沒有的。兩人的背景故事確實能夠用來大作文章(聰明天才與平凡人,家庭故事等),沒想到卻被「捨棄不用」,用「科展」帶過兩人合作關係。而班簡直被邊緣化(真是浪費一個好演員:Jamie Bell),僅現身數回就大變身,怎不讓人感到可惜?


    強尼的選角是片子上映前最為人抱怨的(就像普遍人無法接受007為黑人所飾演),然而個人覺得,這點形象上的突破,值得令人讚賞,可惜故事沒有發揮妥當,使得角色平面化。這麼說好了,故事說明膚色的合理性,用「領養」帶過,但關係僅注重強尼與其父的關係,淡化蘇與其父的情感(劇中顯現的,只有工作上的連結),或是兩姊弟間的故事;更可惜地是,演強尼的麥可˙B˙喬丹(Michael B. Jordan)的文戲太弱,父子衝突與喪父情緒不夠。



    另一方面,原本以為要用反派維克多(Victor)反襯出蘇的形象──看起來維克多喜歡蘇──同樣地,再度忽略此一關係的著墨。


    此外,還有維克多的形象建立。故事僅用了部分篇幅,點出維克多的出處,些許的貢獻,然後就化身反派了。

    時間緊縮,造成上述要角的平面化;弔詭的是,片中的重心,竟然是配角中的配角:艾倫博士(Dr. Allen),該角色形象之鮮明,強過上述五個角色,該嘴臉最讓人留下印象──這不禁讓人質疑,何不以他作為最大反派就好?


    特效上的安排,更是令人費解。能力上的「介紹」,花了快二十分鐘,大大壓縮「戰場時間」。能力者的展現,耗費在戰場展示(時不時透過監視器,缺乏臨場感),而最後大戰上的時間,竟不到十分鐘(而且再現性太高──能力介紹時已出現過),加上色調偏暗,反派毀滅地球模式毫無創意,很接近《超人:鋼鐵之軀》(製造黑洞),情節自然讓人失望。





    新版《驚奇四超人》絕非一無是處。從片頭就能推測導演(或編劇)的企圖心:從李德與班的幼時談起,自然可以建立角色的特質。就拿班來說,長期活在被兄長欺侮的高壓下,多少讓人聯想到日後的變化:石頭人;又如李德,充滿天馬行空的幻想,總有些出人意料的舉動,成為「神奇先生」,多少能夠理解(可以自由變形)。


    同樣的連接,亦發生在「霹靂火」與「隱形女」上。總愛飆車追求速度感的強尼,搭配火焰與飛行,再好也不過;而默默於團隊付出的蘇,似乎也扮演一種「隱形」的角色,用無形的力量保護著大夥兒。


    角色曝光的方式,其煽情度大大少於前作(前作可是於大眾間展示能力):任憑軍隊差遣(雖然也是老哏)。


    而對於獲得超能力的觀點,各自有各自的解讀:李德懊惱(害朋友變成如此),班害怕(現實中已沒什麼朋友,更何況變成如此),強尼興奮(追求自身的喜悅),蘇猶豫(無法下定決心)。



**後記


    電影上映後,後續的負面新聞不斷,最有名的一則,正是導演於網路上道出「內幕」的那幾句話:A year ago I had a fantastic version of this. And it would've received great reviews. You'll probably never see it. That's reality though.


    看樣子,應該也無法看到「導演剪輯版」了。


    真是有點哀傷阿。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nlkaelb 的頭像
    danlkaelb

    Art Talking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