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jpg 

與南極洲有相關性的片子並不是很多,推想大概是受嚴峻天氣之故,拍攝作業想必加倍困難。既然未來鮮有機會遊覽極地,倒不如趁此欣賞美景也不賴。﹙謎之聲:何不觀看「探索頻道」?﹚

片中闡述了於極地會碰到的困境,其中一項片名即點出:whiteout,稱之為白化現象,因極高的降雪速度,或是因雪的反射,而造成低能見度的現象,使人們易失去方向。片中大量運用白化現象「製造」主角的危機──這恐怕是「一般氣候片」所沒有的特點。 

**南極洲之旅︰地名蒐集

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 (資料來源)

Amundsen-scott.jpg   Amundsen-scott-south_pole_station.jpg  

(圖片來源)

隨手記錄些《冰》片內提到的南極洲資訊。首先是地名,Amundsen-Scott,阿蒙森-史考特站,工作團隊所在地──不過維基百科也指出了,影片中的建築擺設跟實際的大不相同!

它座落在南極點﹙南緯90度,《冰》也有照到牌子:South Pole﹚,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會碰到六個月的永晝與六個月的永夜﹙summer/winter season﹚。而永夜階段常會有暴風雪侵襲,其溫度可低至攝氏零下負73度──所以《冰》中的團隊要在風暴之前撤離,否則就可能被困住。

whiteout.jpg


但還是有些人會留下來──像是片中的學生﹙雖然沒有拍出來﹚,跟Carrie的理由不同,不是「被迫」,而是自願或因公需要──,稱為winter-over,直譯應該是「渡冬者」,維持工作站的運作。大約是二月中旬至十月下旬,這段時間內「孤立無援」,自給自足,僅靠三台發電機維持電力︰光是用想的,就感覺到莫大壓力!

而永夜來臨後,才有機會看到極光﹙aurora﹚,所以醫生看到的是「第一道」極光,而Carrie所接觸的則是「最後一道」──因再沒多久,就會變成永晝了。


(夢幻的景色)

回到建築物。Carrie進到屋內前,可發現屋子有被墊高,原來是避免建築物被雪掩埋。因為某些區域的積雪是不會融化的,一年可多達20公分!

雖然工作站隸屬美國,仍可看到外頭插了許多國旗,表示這裡有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團隊。研究項目很廣,包含了地理、氣象、天文、生醫。《冰》片中有老師指導學生的短暫片段,利用取出的冰層研究地球天候變化﹙片中所提為1600年至今﹚,看看什麼時候堪薩斯州﹙Kansas﹚可以衝浪。地理不甚好的我,查了一下堪薩斯州的所在位置:原來是美國的內陸洲阿──明顯地暗指暖化現象的現況。

Kansas.png 

(圖片來源)


根據1959年,12個國家所制定的南極洲條約﹙Antarctic Treaty ﹚,──此是冷戰時期第一個達成的「軍備控制」﹙arms control﹚協議──南極洲屬於政治中立區,並指出此區用途為「科學研究」及「環境保護」,禁止從事任何軍事活動。這就是為何會看到這麼多研究團隊了。

儘管如此,某些國家聲稱他們擁有某些區域,──也許是對於蘊藏的礦物有興趣──但並不被國際承認。這又讓我聯想到最開始的俄國運輸機,此時為1957年,條約尚未訂定,所以能採集到屬於「自己國家」的礦物吧。

McMurdo Station

McMurdo Station,麥克默多站,此區域僅是言語提及──Murphy談到飛行員﹙就是Delfy﹚的來處。此為南極洲最大科學研究中心,同時也是最大的社區。


Vostok station


Vostok Station.jpg 

Vostok station,片中譯名:佛斯托克,或沃斯托克﹙維基百科﹚。Mooney選擇待在此處﹙不知其背後原因為何﹚,從維基百科一查,這地方甚是特別。此處實際上是俄羅斯的科學研究站,建於1957年──巧妙地是,俄國飛機發生事故的時間正是1957年,也許原作者刻意以「時間」拉近關連性。

而這地區事實上是個數千公尺高的地形,當地溫度曾到過-89.2C──地球相關紀錄上最低溫。這樣一來,Carrie手指被凍傷之事就不足為怪了,甚得說她還相當的幸運,至少保住了性命。

Haworth Mesa

哈沃斯台,Weiss被找到的地方,在阿蒙森-史考特站的東北方﹙影片指出﹚,海拔約3600公尺,若照影片說法,此區為無人地帶。

D11 camp

不知道是虛擬地還是真有此區﹙應該是暫時營區﹚,McGuire說此地為冰融帶﹙Ablation zone﹚,該地冰雪每年消融的量比累積的量多,也許這就是為什麼McGuire說比較容易發現隕石。

Karbala & Baghdad

飛行員Delfy和Robert談論過去服役的所在地,提到的兩處皆在伊拉克。值得一提的是,話提起源是Robert問Delfy:You seem to know your high explosives,感覺上是Delfy怎麼對炸藥這麼熟悉,然DVD上的中文對話卻似問他:怎麼對搜尋此區這麼有經驗。此是兩種迥然不同的意思阿!

**其它名詞搜索

[1]地圖:grid pattern,網格模式,將區域劃分成格狀,頗適用於一望無際,沒有任何標地物的地方來進行搜索。

[2]稱號:原本想要找出ASB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後來發現Delfy被稱為November178,大概推知彼此是以代號互稱,而ASB指的應該就是阿蒙森-史考特站。

[3]運輸機Antonov An-12︰安托諾夫AN12型,或稱安-12,蘇聯設計,1957年12月首飛──看起來影片中的俄國軍人用到頗新的飛機阿──1973年停產。跳傘出口﹙bail out﹚設在機艙上頭,機體迫降於水面時使用;有爆炸螺栓﹙explosive bolt﹚,可利用電流將之炸成碎片,正如影片中所做。

Antonov An-12.jpg 

(圖片來源)

[4]酒︰隨手記一下,俄國伏特加,蘇格蘭威士忌。酒能降低體內溫度﹙所以喝酒是越喝越冷?是喝酒前要裹腹的原因?﹚另外,將積年累月的冰放入液體酒中,兩者溫度相差極大,冰大量吸熱﹙酒自然放熱﹚,便看到酒極速地翻騰氣泡。

[5]遊戲:提到雙陸棋﹙backgammon﹚和電台飛鏢賽﹙radio-dart﹚。前者為一古老的棋盤遊戲,玩者一次可擲兩骰子;後者顧名思義就是飛鏢競賽,不同工作站靠電台回報彼此的分數。

[6]天氣:零濕度﹙zero humidity﹚,寒冷的天候,水會凝結成露、霜,使空氣中的水含量降低,即造成濕度下降,所以極地氣候的濕度不高;不過有一說是真正的「零」濕度環境恐怕很難,頂多是十分接近。

另外,讓人好奇的是,過了這麼多年,那些俄國士兵的外貌依舊「可見」──一般狀況早就化作灰骨,連血漬都會變黑──是代表寒冷氣候下,比較容易保存,連血都能維持鮮紅?

**

suspect.jpg 

《冰》的性質偏向推理。

推理情節上,並不會讓觀眾丈二摸不著頭腦:女主角很快地就推導出事件發生的經過──不過這樣就可能讓樂於思考的影迷感到不甚過癮,因為會有種「都靠女人第六感推理」的感覺:突然就感到嫌犯可能逃走了,回頭一查,果不其然!

過程中也不斷釋出可疑人物:國際探員Robert Pryce、飛行員Delfy,負責人Sam Murphy都給觀眾可疑感,料料沒想到嫌疑者另有其人。如同先前所提,利用白化時機製造劇情的高潮。

解開最後之謎時,反倒有點淡淡的哀傷。我還蠻喜歡這樣的結局,不是死纏爛打式的解決犯人,而是以犯人的獨白作尾,沒有過於窠臼的指責說教,所留下的惆悵感,讓人反覆咀嚼,再思不已。

**

光是看到描述極地的環境,就足以佩服原著圖文小說家Steve Lieber﹙插畫﹚和Greg Rucka﹙編劇﹚了──取的「材」很實在﹙不過也有可能誤解:也許是電影編劇的功勞?﹚。

Steve Lieber.jpg 


《劍魚》的導演Dominic Sena的故事敘述能力確實令人折服;下部與凱吉大叔合作的作品《魔女神兵》移到明年上映了。

Dominic Sena.jpg 

凱特.貝琴薩﹙Kate Beckinsale﹚丰采依舊,與合作《決戰異世界》導演Len Wiseman 步上了紅地毯──導演很容易與演員擦出火花?其中有洗澡的畫面,導演說拍這幕是為了傳達寒天凍地裡對熱水的渴望︰不過觀眾渴望的恐怕是看到凱特的好身材。

Kate Beckinsale.jpg 

男主角Gabriel Macht似乎尚未有較出名的作品;另一男配角Alex O'Loughlin 雖然有演過《戀愛沒有假期》,但焦點鐵定在其他四位主角上:不過比起Gabriel,他的戲份會比較讓人有印象──也許是有犧牲色相的緣故?

Gabriel Macht.jpg     Alex O     

比起上面這兩位,片頭的某些俄國士兵所參與的電影,其知名度恐比較高些︰不過大都是特技演員啦﹙Dennis Keiffer擔任過《X戰警》、《星際爭霸戰》、《終極警探4》的特技演員﹚!飾演駕駛的Bashar Rahal演過《戰爭製造公司》,副駕駛Julian Cain資歷較淺,算剛起步的年輕演員。

Bashar Rahal.jpg      Julian Cain.jpg

而遺珠片段中,有段提到了「植物失竊」──事實上失竊者是某個科學家,但推想導演恐覺得這太冗長,將此段以口述的方式帶出醫生的角色即可。「悲慘」的是,imdb沒這角色﹙雖然正片中僅出現不到30秒!﹚,硬是找到了這個身分:Nicolas Wright,還他戲份!


Nicolas Wright.jpg 


預告片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