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禮拜的睡前故事,音樂電台陪伴,沒有太多的停頓,文字於眼前不斷遊走;如片名預告似的,接續的情節「順理成章」地符合腦中的想像──並非分文不差,然所異無幾──很快地便消化殆盡。
也許就是愛情小說的特性吧,或多或少的體驗,讓內容大致不出預想狀況。但並非所有的愛情小說都容易消化,個人「體質」對濫情的文句無法招架,可能光看一頁就闔書放棄。
作家尼可拉斯.史派克﹙Nicholas Charles Sparks﹚適時地輔以親情與友情調味,沖淡愛情的濃郁本質;結束閱讀之際,才會有淡淡的情愫,緩緩地於腦中渲染開來。
◇◇◆◆關於作家的寫作生涯(維基百科)◆◆◇◇
史派克已有十六部小說出版,大部分是「愛情」性質;包含本書,目前多達六部小說被拍成電影。
他可不是文學系出身。大學主修金融,期間利用暑假時分寫了第一本小說,當年方才二十。二十有四時寫了另一本,但兩本皆未受到青睞。
畢業之後,從事房地產估價員、服務員、牙科產品電話行銷等工作,後來也做過賣藥的工作;1990年,曾與Billy Mills Wokini 合著 A Lakota Journey to Happiness and Self-Understanding,但真正使他聲名大噪的是1993年獨立創作的小說︰手札情緣﹙The Notebook﹚。
他利用空暇時間寫作,直到兩年後,被「伯樂」文學代理商 Theresa Park發現這本小說。1996年出版,成為暢銷書之榜上名單。
那年,他31歲。
◇◇◆◆小說特點:易讀的由來◆◆◇◇
第一人稱
除了愛情本質,以統一的第一人稱敘述是另一項易讀的特性。不是那種一章節就換另一人敘述那種﹙茱迪.皮考特《姊姊的守護者》即是﹚,所有的視野僅透過單一的主角,每件事都是初體驗。
這樣的敘述就不需同時關注諸多角色的想法,可使腦筋清晰些。
直敘法
沒有太多的回憶片段,讓劇情隨著時間不斷地推移。利用回憶,可作為飛快進度的「緩衝墊」﹙如少年漫畫﹚,或是補充當下發生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製造「懸疑性」,但不論是何者,都是「附註說明」一途。
本書由於是單一主角的觀點,自然就能「從小」開始談起,所以不需要太多牽來牽去的註記符號;而這樣的描述,也能使愛情的成分變得清新,思念蜜語也變得有味道的多。
主角陷入的沉思
第一人稱最怕陷入冗長的「自言自語」。與自己的內心對談容易發揮,就像變相的日記文,能夠無意義地寫到如流水帳,通篇都是自憐自艾的無病呻吟──特別是陷入痛苦回憶時,看到什麼景象都可以寫進,最不乏的就是譬喻,大絕是陷入無法清醒的夢。
寫者愉快,讀者不快。
《分手信》十分節制──可能是男性角度﹙還有男性作家﹚所至──沉思的量點到為止,便向前邁進。
愛情的甜度掌控
書名開門見山就說,主角勢必面臨分手問題。
從愛戀到爭執,之中必有碰撞的火花,火花可旺到數頁描述爭吵,描述巫山雲雨﹙這可是電影最愛的煽情景象﹚,但作家以「朝思暮想」,輔以「理性」的解決之道,取代部份上述的激烈橋段──使得愛情的敘述並不會讓我感到過膩。
綜合以上想法,可將此書視為「精彩的日記文」。
◇◇◆◆Dear John (維基百科) ◆◆◇◇
分手信,原書名為「Dear John」,本書主角為約翰,一語雙關。
這個名字是從高中課程所熟知,當時老師介紹了一首叫「A Dear John Letter」的歌曲,Skeeter Davis與 Bobby Bare 合作的版本,光看歌詞就十分悲傷﹙且新愛還是自己兄弟!﹚
[ Skeeter ]
Dear John
oh how I hate to write
dear John
I must let you know tonight
That my love for you has died away like grass upon the lawn
And tonight I wed another
dear John
[ Bobby ]
I was overseas in battle
when the postman came to me
He handed me a letter
and I was just as happy as I could be
Cause the fighting was all over
and the battles have all been won
But then I opened up the letter
and it started......dear John.
Won't you please send back my picture
my husband wants it now
When I tell you who I'm wedding
you won't care dear anyhow
And it hurts me so to tell you
that my love for you has gone
But tonight I wed your brother
dear John
[ Skeeter ]
And tonight I wed another
dear John
Dear John 的由來已不可考,有一說是二戰時期始現;為何是「John」?一說是John是「菜市場名」,出現無名氏時,有時也會以John的名字表示。若是女性,則是「Dear Jane」。
出現此信的「時機」,就是當某一方找到更好的另一半,但又不想跟原來的一半當面對談,所以就以信的方式解決。因而,開頭有「Dear John」,或更親密的如「My dearest John」、「Darling」時,揭信後就得稍加「謹慎」閱讀了。
「二戰時期開始」這件事不難想像,距離、時間的影響,情感聯繫自然變淡。
簡單一句,就是兵變--正是本書分手的一大因素。
◇◇◆◆貼近真實的生活◆◆◇◇
本書利用「亞斯伯格症」拉近男女主角的關係。
我特別喜歡描述父親的片段,特別是父親病重後,男主角卻因工作的需要,無法陪伴在旁,必須將他送到看護之家。父親不捨離家,卻無能表達的當;男主角知道父親的想法,但又不能任其自理──那勢必導致更為悲傷的結局。
現實的無奈透過文字傳達了過來。
書中提到了女主角與其丈夫以馬場幫助亞斯伯格症的孩童,現實中史派克夫婦也做了許多慈善活動,捐贈大量金額設立獎學金,甚至創立學校等,或許史派克正是把現實的種種也加諸在故事中的角色上吧。
另外,利用蒐集硬幣的傳承方式也很巧妙﹙不是蒐集郵票﹚,最後以轉換成女主角丈夫的救助金,儼然有種將男主角「精神傳達」的意味在。化作其他蒐集的物品,於實質上的價錢的助益性就小的多。
這也是以現實的考量而設計,讓整個故事如日常可見的生活,單純而感人。
p.s. p295頁與律師的對談疑似bug:前些頁律師來訪時,已知道男主角父親的事,在這頁聽到男主角提到其父親時,竟做出了像是第一次聽到的反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