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ter Horse.jpg  

不是德國版的「三分鐘預告看全片」︰《尼斯湖水怪傳說》,而是英國版的《尼斯湖水怪》﹙這兩部還選在同年上映!﹚。

故事溫馨,還算有趣──如果能忍受時而任性的小孩,以及草率的翻盤收尾──請聆聽著詹姆斯.紐頓.霍華﹙James Newton Howard﹚的配樂,沉浸於數場海中冒險之旅吧。

**真實的調查

monster.jpg

尼斯湖水怪的故事已傳之多年,自七世紀起,就謠傳有人看過此一巨大的生物。

本片結合了「真實」的情節,如事發地點﹙尼斯湖確實在蘇格蘭﹚照片的由來。1934年一位名叫威爾森醫生聲稱拍攝到湖中的怪物,而此照片名稱為「Surgeon's Photograph」﹙直譯就是「外科醫生的照片」﹚

照片一出,自然引起大家的注意與質疑。不少放在它引起的波浪不成比例;另一方面,有人覺得它像大象,水獺或是潛水中的鳥。而「Discovery」也做了些研究﹙這已是80至90年代以後的事了﹚,認為這是有人在前方拖著這物體前進,且這物體呈現的大小約莫九十公分左右而已。

直到後來,有人承認這是假造的玩具:一個具有頭與頸的塑木﹙plastic wood﹚潛水艇──Christian Spuring﹚所建﹙他的專長是雕刻﹚。他的繼父Marmaduke Wetherell被報業Daily Mail所雇,他偕同繼子與親生兒 Ian Marmaduke製作此物,再由一保險業者Maurice Chambers 透漏給醫生威爾森,請他將照片寄給Daily Mail。

登登!通天大謊言騙了半個多世紀,最後透過Christian自己親口承認這騙局。有意思的是,仍有不少人捍衛這照片的真實性。﹙可是有人為此投入畢生的研究阿!﹚

搜尋工作於上個世紀從未停過。1987年還出動了24艘船做深海﹙Deep Scan﹚聲納探測,據說在180公尺處發現的巨大的移動體;而2003年BBC的贊助下,又出動了一次聲納探測,數量高達600具,還搭配衛星偵測──設備解析度之高,連浮標都能看清。但最後的結果,仍是一場空。

就將傳說永留心中吧。

loch ness.jpg

參考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Loch_Ness_Monster

**Water Horse

loch.jpg


以「Water Horse」為命名,事實上是借了蘇格蘭的神話Kelpie而來,Water Horse是它的暱稱﹙咦?之前聽到的辛巴達傳奇中的「海馬」難道是此字?﹚。﹙但也有一說是若提到Water Horse,直覺聯想到的就是尼斯湖水怪,而非Kelpie﹚

身軀像「hippocamp」﹙其實我搞不懂這兩字的差異﹚,總之像馬。但「Water Horse」與「Kelpie」仍有不同:前者為「Ogopogo」「Nessie」的暱稱,大都指湖中﹙loch,特別是蘇格蘭的湖﹚的外來生物;神話中「Each uisge」、「Morag」、「Lizzie」的暱稱則是「Kelpie」,大都生存於河中、淺灘或瀑布裡。

dinosaur.jpg

(2006的版本)

仔細回想起來,第一次聽到尼斯湖水怪這名稱,似乎是從《大雄的恐龍》裡來的。本片劇中的前段撫養照料相差無幾:意外的地方找到蛋、孵化後大亂一番、於浴缸裡存活一段時間、與龍共游、離別……似乎東西世界的「基本概念」沒什麼差別。

egg.jpg  swim.jpg  leaving.jpg

**


hug.jpg

別於《大雄的恐龍》的,是背景的設定。

以戰爭時期為背景的童話,泰半都是要逃離真實世界的殘酷,《小飛俠彼得潘》、《羊男的迷宮》、《納尼亞傳奇》……講述著大人不願意相信的「浪漫」生活﹙唔,《羊》不是﹚,憧憬世界的門檻僅能讓孩童們通過。本遍也持以此論調,直到片尾的「眼見為憑」,大人們才願意相信小孩所說的奇幻生物。

另外,「陪伴」也是一重點。沒有朋友的主角,雙親又不伴隨左右﹙如《尋找夢奇地》、《第十四道門》﹚,就會衍生出孩子的幻想──雖然本片的想像為「真」。

Alex Etel.jpg

雖是戰爭為底,大人世界僅作為點綴效果,彼此之間產生的情愫關係並未詳加描寫,十分注重於主角眼中的世界──還輔以倒敘講故事的手法,加強此角色的重要性。

**

drowning.jpg

但觀看此片得稍稍付出點耐心。安格斯﹙Angus﹚不怎麼聽話就算了,還是個任性的小孩︰尋問路易斯﹙Lewis﹚長大的尼斯湖水怪該去何處,卻又怪罪他放置海洋,而非陪著他;不諳水性,卻又恣意地跳上水怪的頸子……

反正就是該年紀的任性程度,再寫實也不過﹙就像《倒數毀滅28週》的姊弟﹚,所以觀看之餘,難免有「死小孩」的念頭浮現。

不過就劇情上是合理的範圍。較難接受的是最後大人們的轉折,製造了一個相當混亂的高潮作結,皆大歡喜的句點──小朋友看了會大呼過癮,鬆一口氣,成人看了只會有「喔,早料會是如此」,不會有什麼感動點。

**

tub.jpg

特效上不用多說,水怪的皮膚不失真,特別是與水波的互動﹙尤其在浴缸的片段﹚,讓我一度相信這生物有可能存在。

但最引起我注意的是配樂。本以為這樣看似小品作品,不會動用到管絃樂;加入了管絃,親情與動作的配樂烘托,使氣氛更為顯露出來。

原來是詹姆斯.紐頓.霍華大師的作品──他曾獲得八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肯定呢﹙什麼時候才會得阿?﹚,與奈沙馬蘭合作相當多次﹙目前統計有七次之多﹚,諾蘭的「蝙蝠俠」作品也是出自他手﹙不僅有Hans Zimmer﹚。

**

最後的心得︰既然傳說中的生物都被拍成電影,我想瀕臨絕種或已絕種的生物也很適合作為主角──或許,更富有教育意義吧。

圖片來源:photowant

預告片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