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ty thief poster

平日看片,大都依自己口味所挑,沒啥困難;但春節的選擇,通常會讓我傷透腦筋:總得選部闔家觀賞的影片才行。下至國中生,上至六旬的長輩,範圍極廣。因為春節頗具「商機」,某些片若不選在此刻登場,難有佳績,於是片子的「品質」不能有太大保證,所以每每看完片後,我都會稍為思索:到底選的好不好?


「動作片」,是我第一選擇,刺激,如果還能逗趣幽默,就是滿分了(懷念超早期007都在春節上映的日子);其次是「喜劇片」,放鬆是擇選的必備條件,然而是否能保證逗笑,是一極大風險。其他類型較難入選,曾挑了《末代武士》(2004),《來自硫磺島的信》(2007),片子很好看,但出戲院時,不免心情沉重些。近幾年選的片子,回頭想了一下:2006《霍元甲》(滿意度5/5),2008《曼哈頓奇緣》(5/5),2009《沒問題先生》(4.5/5),2011《青蜂俠》(3/5),2012《禁運品》(2.5/5)。

近年來國片興起,也占了春節片重要的地位,2011《雞排英雄》,2012《陣頭》票房亮麗──在其他時間點,恐難達此成效。今年國片量不惶多讓,《大尾鱸鰻》,《志氣》,《逗陣ㄟ》於此時間點登場,與《西游‧降魔篇》將有一番激戰。

David 

 

今年(2013)的亮點一定在《大尾鱸鰻》上──本地區區八廳,《大》便占了兩廳,另兩廳為《終極警探5》,剩餘八片平均分給四廳。敢這麼分配,絕對有考量過:排隊時,前方的數組人馬,都是年輕人,全都給了《大》片;家中的長輩,也頗愛豬哥亮的風格,屢屢戳到他們的笑點。老少通吃,票房怎可能不高?(春假過完,北市肯定破億)

將剩餘的西洋片一字排開:《終極警探5》,《尖叫旅社》,《竊資達人》,《悲慘世界》,加上《航海王電影版》,《女巫獵人》等,眾多選擇。依照慣例,先挑動作片,《終》與《女》出線,但時間實在過短,前部大約90分鐘,後部80分鐘,片長稍短;於是到了喜劇片的選項。

《竊資達人》,說實在地,是這些片中知名度最低的(我是前天才知道本片),所以在《大》,《西》與本片中游移不定;不過,家中有些人不習慣上戲院看華語片(絕對不是不好),所以就挑了《竊》片。

觀影前,我反反覆覆查了寥寥無幾的現有評論,持中,不好不壞,imdb也在5.x左右(目前不準,僅有百票),所以決定賭運氣,看笑果如何。

廢話超多,先說結論:滿意度2.5/5,如果年齡都是成年以上,可以提高到3/5。有點後悔沒有先查分類成輔導級的原因──跟《沒問題先生》一樣,充斥不少成人笑話與成人動作,對於國中生而言,還嫌太早了些。是的,大部分的笑點都放在「暗示性」黃腔與動作上︰男女「交歡」(這應該是本片最多的笑點處),自我嘲弄,還有些見血的黑色幽默。這些都不能被列為「闔家觀賞」的等級。

相關語,還有些挖苦式的笑話,也不見得能被完全接受。如西洋片某些幽默會放在種族,性別,性向等等,並非是必然的笑點。但《竊》也表現出一點「歉意」,如大開性向的玩笑,但最後的會議上,牆上電視新聞所播的,就是遊行的影片(彩虹)──我想,多少能淡化這種諷刺幽默所帶來的「衝擊」吧。

 

main role 


公路電影,男女交鋒

與《臨門湊一腳》雷同,同樣也是雙人行,互不相識的人,勢必能碰撞出眾多火花。一正經,一裝傻,公式之一。正經的角色很好演,困難的是裝傻一方,瑪莉莎麥卡錫(Melissa McCarthy)是本片的功臣。先是身材,本片最大的挖苦點就在她身上,從頭到尾,嘲弄著她的外型;而她的「臉技」使片子維持在「會心一笑」的狀態──看看板臉無神情的傑森貝特曼(Jason Bateman)(看起來近期男喜劇演員都走這款)──唱歌,跳舞,被K,化妝都難不倒她。

途中旅程,零星笑點,如偽裝成夫妻,互揭不存在的「瘡疤」,餐廳,旅館,到酒吧;除了時間限制(某個時間點務必到達目的地),尚有後方追殺,於是還多了一小段的飛車追逐,增加點刺激感。

family

現實省思,溫馨感人

「與事實相反的假設」,一方面反應現實的無奈,一方面又能大快人心。《竊資達人》挑了時下最「流行」的騙術:電話詐騙,讓觀者見後,心有戚戚焉。稍加不注意,就會將個資全給了陌生人;最無力的是警方的作為,因為缺乏證據,非轄區所管等律法之由,終不能將犯罪者緝捕歸案,這般無奈,有著眾多心酸。(如自身經驗:親人的Icash被撿走,被他人盜用,僅能自認倒楣,損失千餘元)

薪資也是頭大問題。主角年薪約五萬美元,若以台灣的角度來看,媽媽咪呀,根本不愁吃穿;但因其身居美國,又有三個子女要養,開銷之大,使他月結餘竟不到千元(不知是否有這麼誇張?);如此辛耘工作,卻被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度日的盜賊取用,怎不氣憤?(許多老人家餘生的費用都被取之,百萬是常有之事)

上司與下屬的關係,也頗為寫實。幾天之前,還是身為同事丹尼爾(Daniel Casey),對主角珊迪畢格羅派德森(Sandy Patterson)讚譽有加;等到丹尼爾自個兒做了老闆,情面之事就得放到檯面下,就事論事───說炒魷魚就炒。

killer

 

而故事也反應了監獄中的不當交易--區區幾塊錢就能買通獄卒,使老大接聽電話,只差沒有串供逃獄了(我原本以為後來走向會是如此)

如此讓人喘不過氣的現實重擔,緊壓著社會人的心,幸好有了女主角黛安娜的歡樂因子,沖淡了此一殘酷的「衝擊」(大過年的,看到這些「觸霉頭」的事件,嗯,可不一定能獲得歡笑)。

最後珊迪與黛安娜聯手,反過來坑其前老闆哈洛德(Harold Cornish )一筆。如果前面能將前老闆的惡行惡狀再做得更惡劣些,那此一「反撲」會更加大快人心。不過老實說,珊迪突破自個兒的道德底線,還能不受任何懲處,有點說不過去──但我想,片中的政府機關也沒正直到哪邊,於是便「寬恕」了珊迪的行為。

黛安娜的自曝心事,也使故事提升了些許溫度(只差一點,就能熱淚盈眶了)。她談到過往,情感自然流露;被他人嘲弄,沒什麼發怒,此番良善,動了珊迪的憐憫之心,最後決定放她一馬。

片尾,算是中規中矩的發展,給了戴安娜重新開始的機會,珊迪也回到了正常生活,皆大歡喜。有歡笑,有觸動,我猜是編劇的企圖心吧。

 

Melissa McCarthy



演員部分

瑪莉莎的喜劇細胞已擄獲我心,而且不得不說,盛裝打扮的她,變得格外亮麗;若能瘦下來,肯定是個美人胚子。其他女演員,如殺手 Genesis Rodriguez 與主角太太Amanda Peet 有美麗的外型,但發揮空間不大。

傑森貝特曼就不符合我的調調了,沒有「臉技」,只有言語的笑點,喜劇路線可能走的不長。男演員犧牲最大的,是大查克 Eric Stonestreet ,前露內褲,後露股溝!哦,還有一個讓我稍為驚訝的,是前老闆哈洛德,原來是《鋼鐵人》的導演Jon Favreau 阿!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