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placement Killers Poster

 

本片有好多的第一:導演安東尼.福奎阿(Antoine Fuqua),發哥(周潤發),蒂爾‧施威格(Til Schweiger)第一部好萊塢片,最多子彈的動作片;新鮮的組合,首週就攀上亞軍位置,不幸地,第二週遇上了票房魔王《鐵達尼號》,最終票房並不理想。

做為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導演與發哥下了不少工夫。導演企圖心頗大,試圖將本片打造成90年代的《計程車司機》;然而另一方面,資方對導演的初試身手感到憂心,於是派一位執行(studio exec)於片場提供「協助」。此一舉動,惹惱了安東尼,片場的氣氛不時陷入僵局;即使進入後製階段,情況也不見得好轉。給試映觀眾看初版後,他們對些許劇情感到不解,特別是男女主角的情感關係,而這段也被之後請來的動作編輯大刀修幅,將感情,動機面全數刪除──原版被修剪成與預想的不同,我想導演肯定會不爽到極點吧。

而做為發哥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他可下了不少工夫。傾力投注的點:英文的學習。功課下的頗扎實,既不彆腳,也不是教學模式錄音帶,而且還有情緒,那分企圖心全表現在語言上。而槍戰的動作,也拍了相當多,片尾激戰,發哥就「開」了五百多槍,多到長滿水泡!

女主角蜜拉.索維諾﹙Mira Sorvino﹚的用心也不遑多讓,練了一段時間的武器訓練。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哈佛高材生,主修亞洲研究,曾於北京住過一段時間,會說流利的中文(怎本片沒秀一秀?)

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008/triv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Replacement_Killers


Yun-Fat Chow  Mira Sorvino

 

劇情上很「亞洲」,主題為亞洲幫派──發哥後來的《魔鬼英豪》,也有著類似的著墨點。要將殺手塑造成有血有淚的模式,並不太難,只要尚存憐憫之心就能成立;困難的是,如何使殺手個性立體,且突出,這一點真的不易做到。

先說動作好了。《替身殺手》以槍戰為主──這正是我認為最一般的模式──發哥用的武器多樣性不足,加上動作以擺姿勢為原則(轉身+特寫),要有什麼熱血沸騰的觸發點,反而都在女角身上。蜜拉的好身材一再展現,個性屬於強悍型,因而期待能看到女角兇狠的一面。其他如警察,「替代殺手」,沒有太過突出的表現。

背景,復仇之戰。為了報復警察的「過失」,幫主不惜手段。沒達到目的,魏老大(Terence Wei)不擇手段,殺害了李約翰(John Lee)的友人,並將毒手伸向了他的家人。其實大可不必管放棄的李約翰,讓新派殺手直接與警察衝突,或許會精彩些。而廟宇關係有點浪費,如果能多加點東方神祇的概念,多一點神秘色彩,一點哲理,深度會有所提升(與宗教牽連,總會衍生出些許文化衝突)。

不過我想,要在一個半小時內兼具動作與深度,非常困難;若能以《史密斯先生》的模式為範本發展(該片片長:86分),肯定能打造出新視野,成為另一部有東方色彩的爽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