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電影。歡迎同好一同討論。

catwoman_poster.jpg 

"仿效片"總會有個根源︰《魔戒》﹙02~03年﹚帶起了大場面風氣,於是乎戰爭片輩出﹙04年《亞歷山大》、04年《特洛伊》、05年《王者天下》﹚;以青少年為主角的奇幻片如雨後春筍般而起似乎可說因《哈利波特》﹙01~1x年﹚之故﹙04年《波特萊爾的冒險》、05年《納尼亞傳奇》、07年《黃金羅盤》﹚。

那麼《貓女》可能因誰而起?個人強力認為02年《蜘蛛人》的成功佔據很大的因素。97年蝙蝠俠讓漫迷們失望,沉寂五年的英雄片,藉著彼得帕克的蛛絲,盪上了當年票房冠軍的王座,將那些玩魔法的法師們狠狠地踩在腳下。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 pokemon.jpg   2004 yu-gi-oh.jpg  2002 Spirited Away.jpg  2005 Steam Boy.jpg  2000 Vampire Hunter.jpg  

2004 Tokyo Godfathers.jpg  2004 Wonderful Days.jpg  2008 The Desert Princess and the Pirates.jpg  2007 Tekkonkinkreet.jpg  2008 Vexille.jpg 

boxofficemojo網站是專門紀錄票房的,紀錄從1979年以來於美國上映的電影票房。其中有一個連結是關於各種種類電影的票房,而不同於其他網站的是,它分類十分廣大,譬如就動畫而言,除了本身之外,另外又細分了anime,computer,fantasy,sci-fic,stop motion以及TV adapation,引起我瀏覽的興趣XD

挑了動畫片中的Anime選項。從Dr. Eye裡的翻譯為動漫畫,而從維基百科上得知,Anime於字典的定義為"日本形式的動畫"。所以對於那些非日本所作但類似動漫畫的作品,又歸類為"受動漫畫影響的動畫"﹙Anime-influenced animation﹚。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jpg


這是我到戲院看的第二部國片﹙第一部就是很容易猜到的《海角七號》﹚。其實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看,因為「恐怖片」不是我的菜,過去有兩部影響我深刻︰《撕裂地平線》與《大法師》,後者是我唯一上戲院看的恐怖電影,讓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我魂不守舍大約三天之多,深深體驗到午夜夢迴的恐懼。

後來想想,這是屬於「屠殺」類型,比那些「靈異」的深刻性來的低,因為前者還具有一些「推理」的成分在內,也就是只要有邏輯與科學的元素,我就比較能夠接受﹙理工科的緣故?﹚但更大的原因是受過《驚聲尖叫》系列的洗禮,所以「血腥」或是「噁心」對我而言都算是可接受範圍﹙不過還是得感謝《大法師》帶來的免疫力﹚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 cinderella story.jpg 


看完《灰姑娘的玻璃手機》後,心裡頭不禁浮現許多的疑問。經過一天閒暇時間的百思後,不禁茅塞頓開。

青春校園片有什麼好值得思考的?的確,它們的共通終極目的就是帶給觀眾歡樂,不需要去思考什麼大道理。問題是,若是看到差強人意的片,不免讓人質疑這樣的片會有市場?

文章標籤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ube.jpg


第一次看令人驚艷;再看一次,多了份感傷。

用"目前值得關心的地球議題"與"個人情感"作結合,似乎已有不少作品;但仔細一想,可能很容易偏重於前者,因其具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如災難片就很常涉及;所以若是將觀點放在描述後者,就感覺有所不同。但這要拿捏地非常巧妙,太過偏重一方便會失去另一方的味道。

danlkael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