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抗拒科幻、奇幻、冒險等其中一種元素──對於電影的「偏食」──興沖沖地邀了家人看了力戰異星人片。
時有耳聞,本片的創意被《天際浩劫》奪了去;但預算之差異﹙《天》1000萬美元,《世》下修到7000萬美元﹚,片長也足夠讓人滿意﹙約2小時,《天》大概1個半小時﹚,應該不會太差吧,我心想。
這會兒不看太多的預告片,以免太多的預設立場──最常出現是期待好片的落空感──也預防看太多的「內幕」,喪失了觀賞大螢幕的樂趣。
正片就在《雷神索爾》預告片結束後開始。
**分類︰動作/科幻/懸疑
英文名《World Invasion: Battle Los Angeles》,前譯名較為符合本意:《異戰洛城》,有的則加了副標《異戰洛城:世界浩劫》。而後更動為《世界異戰》,省略了「洛杉磯」的翻譯:意圖很明顯,讓不知情者認定是「舉世之戰」,似乎這樣就能牽動與自己的關連。
與其他國家的片名中尚有「Los Angeles」比較而言,台灣片名仍離不開「渲染誇大」──放在電影業也好,至少能吸引不少觀眾進場。
回到片子。
現今有越來越多以倒敘法說故事:先丟出幾個震撼鏡頭,吸引觀眾注意,接著在回到前數個小時,娓娓道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片,《鋼鐵人》、《特攻聯盟》、《麥克邁》……這樣的方式也許會是個趨勢。
片中我頗為在意配樂出現的時間。常放在緊張的時刻──典型好萊塢動作片──若將這些音樂抽離,僅留音效,可提高影片的懸疑性;放入音樂,給了觀眾預期心理,恐怖性就沒這麼高了。
劇情也放了許多不甚新的嚇人手法,如先放出狗作為引子,此刻在附上一時的心情放鬆,再來突襲──這樣的落差方式常見。將人拉進草叢或陰暗中,某物突然從背後現身……
使用了手持鏡頭,搖晃的畫面造成不安感,確實能增加點懸疑效果;用於動作片中,也能提升一點腎上腺素,為角色們捏把冷汗。
但若說恐怖,仍不至於到此程度。
**未剪入的預告片
回頭看了預告片。某些簡介中放上了1942年的真實報導︰洛杉磯轟炸了不明飛行物,而那次的轟擊造成了五人意外傷亡。最後被歸於誤認了氣象氣球,然有目擊者指出,當天確實看到飛行物。
不僅這樣,還放上各地發現未能說明的照片,再再「說服」觀眾。
到底能不能奏效,就看票房表現了。
而後,也順道看了幕後的影片制作。動員了數架直升機﹙光是停在地面旋轉的成本就很高!﹚,也拍攝了許多貨真價實的爆炸鏡頭。
不禁妄想: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屬於我們的大片呢?
**外星人的現身
本片類型屬於外星人「入侵片」,所以絕對有外星人,絕不是虛晃兩招,鐵定能讓觀眾一探究竟,還能來場探索身體奧妙的奇幻旅程。
但別想細細觀察外星人完整版──畢竟這還是場生死戰──僅從望遠鏡或將死卻潰爛不已的外星人觀知一二。所以在意看到它們全貌的影迷可會失望了。﹙大概僅能從劇照彌補一下﹚
與外星人的對決,你來我往的槍戰也頗具滋味。外星人兵團的實力並不高,可說是烏合之眾,強悍點是耐打,有高強武器作為後盾。
我個人喜歡這樣強度的安排︰有強項,也有致命的弱項,而且在前中段就知其弱點,而不是放在片尾最末端才公布──雖然這樣能讓整部片充滿絕望,但最後才公布解答可能會令人無言﹙《我是傳奇》、《靈異象限》﹚
有些觀眾傾向看到「超強」外星人,暴露缺點似乎等於沒戲唱,而最後被打趴竟顯得「輕而易舉」。然事實並非如此︰一來人類這方不是無敵﹙不是手榴彈就是強者﹚,仍有傷兵亡者;二來,對於如此的「突襲」,多少會有手足無措的片刻,所以慘狀在所難免。
若真執意看無敵外掛外星人,倒不如看《終極戰士》還能大大滿足。
**
此片嚴格說起來,應被歸類為「戰爭」類型。
劇情不拖泥帶水,雖然每個軍人背後都有家庭、故事,但頂多點到為止,有的根本沒提起﹙如上士﹚;也沒將重點放在情情愛愛上,因此可說「毫無冷場」。
值得一提的是,軍人裡已有亞洲臉孔﹙日本人﹚,似乎欲顯示美國軍人的「不排外性」。
但這正如以前所提,戰爭片「大堆頭」的呈現,讓我直到片尾,仍不曉得該員的名字與職位,頂多能記起最上位的頭頭,士兵的職務根本模模糊糊。
就當作故事將重心放在上士與中尉上吧。
話說回來,翻譯可能有誤:2nd Lt.,這是少尉職位,1st Lt.才是中尉,所以剛從軍校畢業的William Martinez屬於少尉方為正確。
Lt. Col(陸戰中校) | 2nd Lt.(陸戰少尉) | Sgt. Major(陸戰一等長) | 1st Sgt.(陸戰二等長) | SSgt.(陸戰上士) |
K.N. Ritchie | William Martinez | John Roy | Michael Nantz | |
![]() |
![]() |
![]() |
![]() |
![]() |
Cpl.(陸戰下士) | Cpl.(陸戰下士) | Cpl.(陸戰下士) | Cpl.(陸戰下士) | Cpl.(陸戰下士) |
Nick Stavrou | Kevin Harris | Scott Grayston | Richard Oswald | Jason Lockett |
![]() |
![]() |
![]() |
![]() |
|
Cpl.(陸戰下士) | LCpl.(陸戰上等兵) | LCpl.(陸戰上等兵) | LCpl.(陸戰上等兵) | LCpl.(陸戰上等兵) |
Lee Imlay | Peter Kerns | Steven Mottola | Richard Guerrero | Corey Simmons |
![]() |
![]() |
![]() |
![]() |
![]() |
Pfc.(陸戰一等兵) | Corpsman(陸軍醫務兵) | TSgt.(空軍上士) | ||
Shaun Lenihan | Jibril Adukwu | Elena Santos | ||
![]() |
![]() |
![]() |
**
對於指揮、調度、判斷份外有感觸﹙也許是服役後的影響?﹚。
首先是小組行動。裡面帶頭一員軍官,以及分配其下的士官兵,並有一員通訊兵──與指揮部連絡,一員醫務兵。
軍官資歷不是最深的,可能連下士的實戰經驗都來的豐富些。就戰力而言,服役奮戰二十年的上士,絕對比甫畢業的菜鳥軍官強太多──畢竟學校所學僅是紙上談兵──但可看到他們對於位階觀念是尊重,所以當看到上士對菜鳥軍官﹙不願誤植為中尉﹚說,不論說東或說西,相信其下的命令,並予以服從,大為感動。
那絕不是屈於權位,也不是畏懼,也並非嘲諷似地想試探這個以第一名畢業的軍官的能力,那是打從心裡給予其信賴。我相信初任軍官是害怕的,當資深幹部願意成為他的左右手,絕對能放寬不少心。
但得要背負著成敗與否──或是全員平安歸來的責任。
這付責任如此重大,變成命令的準確影響極重,這可是初任軍官的震撼教育。
所以後段上士不斷給予其精神支持,因為他是過來人。
過去的失敗經驗,讓熟知詳情的下屬不願打從心裡服從,不斷質疑﹙最直搗核心的話:為什麼只有他還活著?﹚;上士明白,但任務至上,即便他們表面不支持,也得接受上士任務的指派──服從為軍人的天職。
然在上士心裡清楚的緊──可發現,總沒特別指示Jason Lockett,因其兄弟於上次上士所帶任務中犧牲性命──但他從未當眾翻臉,因為弟兄的犧牲,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題外話:Aaron Eckhart扮演的上士恰到好處,從未發飆或失控──憤怒時演員常表現的方式。﹚
故事就從不和至齊心向一,這段同袍的歷程讓我不時淚盈眶。
末段英雄式的表現,就不值得一提了。
**
最後的畫面很棒:並非事情已塵埃落定,尚有待救援區域;並不是家人迎接,或是與小孩擁抱,想要賺人熱淚卻往往失效的親情戲。
我想,這樣的結局再好不過了。﹙有沒有續集都說得過去﹚
**
這樣一來,也許可期待導演Jonathan Liebesman的下一部片?﹙謠傳是《超世紀英雄榜》續集﹚
再次題外話:出了電玩版!
|
影片資訊 |
原名:World Invasion: Battle Los Angeles 導演:Jonathan Liebesman 長度:116分 上映年份:2011 imdb分類:動作/科幻/懸疑 奇摩分類:戰爭/動作 爛番茄:33%(2011.03.20止) 發行地:美國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電影 預算:7000萬美元 全球票房:6700萬美元(2011.03.20止) 美國票房:5000萬美元(2011.03.20止) |
|
預告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