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十分直接:「The Haunting of Molly Hartley」:haunting,縈繞於心頭的;直觀的翻譯整句──困擾茉莉.哈特利﹙Molly Hartley﹚之事物。海報的畫像已透露不少訊息:被十字架穿透的女人,其背後牽扯至少五人以上的故事,藍色的靈光流洩而出,詭譎的氣息蔓延著。
有著廉價到不行的譯名:惡靈契約──宛如不入流的低預算古老片。這可是2008年,十分近代的驚悚片……不等等,這確實是預算不高的影片:區區五百萬美元的預算──幾乎可預期不會有任何特效悚人畫面﹙若以好萊塢的標準衡定﹚。
譯名與原名的結合通常能透露不少端倪:受困擾的茉莉,鐵定與惡靈有關,更進一步地,說不定與之有了什麼契約。
它嚇人嗎?一點也不。它有什麼道德勸說嗎?也沒有……至少沒有明說。
那本片有什麼可看處?俊男美女……大概是唯一的賣點。
**不看答案,想像空間更寬廣
(若沒看劇情,還以為是性騷擾片)
還沒揭曉結局前,有許多走向可以發展。《魔女嘉莉》與《不請自來》的部分結合成了本片劇情。宗教牽扯、年紀的限定,宛如女孩嘉莉的遭遇︰她也有個偏執的母親,只不過茉莉老媽更激進,想要一勞永逸地斬除後患。
她不斷強調這是「為了妳好」。想想這其中的「謬論」──終結她人性命,竟是為了該人好?似乎骨子裡更害怕的,是擔憂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年紀的條件又像青春成長的扼制劑,過了某個門檻,就會有大事發生。
茉莉的幻影如同《不》的女孩,總聽見不存在的聲音,看見被鎖住的母親,想要訴說著她可能本身具有什麼魔力,於某日後便會解開。
**無哽
(刀鋒看起來相當的鈍,疑似無法穿透衣裳)
謎底揭曉後,就成了老生常談的童話解釋──本片宛如《長髮公主》,從小受詛,年紀一到就被巫婆捉去當作僕人。
簡單來說,掉牙品。
它不僅沒啥梗,還一點連貫性也沒。
最開頭的女孩組跟本片毫無關聯;這是最好作發揮的──作為引言的畫面而言──譬如車禍的女主角或是其男友與茉莉有親戚關係,結果連個點都沒。
那又何必寫年份?
而最後「慶生會」出現的人更扯,押茉莉老爸進來的人是誰?從頭到尾都沒出現。其男友與輔導老師原來是另外一方的人,卻於先前從未透露出任何端倪──全部看似最可能的就是宗教女了,但她的身分竟然又有另外的解釋?
(後者:小嘍嘍)
如此看來,劇本欲塑造的「驚喜感」,在我看來根本沒有邏輯性──幾乎等於是:只要有露臉,誰就可以當嫌疑者。
**演員
(初看海報以為女主角在爬行,結果是站立姿勢)
而本片也打破了我之前的觀點──新手演喜劇或恐怖片,應該容易展露演技。
No,Big Mistake。
海莉班奈特﹙Haley Bennett﹚比較到位的,是她微笑的神情;但完全沒有驚嚇或害怕感──所以我說完全不嚇人。
恐怖片都不恐怖了,所以我說,本片僅剩演員面貌能稍微補償點什麼了。
契斯克勞福﹙Chace Crawford﹚有點像大一號的柴克艾佛隆﹙Zac Efron﹚,演茉莉同學的Shannon Woodward則神似 瑪姬賈倫荷﹙Maggie Gyllenhaal﹚;而本片最為之驚豔的是開頭的女孩潔西卡朗蒂﹙Jessica Lowndes﹚──她的表情變化恐怕還比正片女主角來的精彩。